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1 10:3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让学生在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的过程中,感受从问题想起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过程,发展几何直观,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独立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问题开始想起找到数量关系式,看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从问题想起(2)
新课探索
现在我们去商场逛逛,买套衣服。谁知道一套衣服包括什么?
板书: 一套衣服
上衣 + 裤子
出示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裤子4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要求的问题: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2)画线段图
引导:你能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裤子和上衣的关系吗?
你准备用什么图形表示?(画线段图)
那我们应该先用线段表示出谁的价钱?为什么?
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课件展示)
②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引导: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要画这样的3份。(指名板演)
(3)列式解答
观察线段图:①.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②.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把板书补充完整)
板书:数量关系式 一套衣服的价钱
上衣的价钱 + 裤子的价钱
?元 48元
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大家把解答过程写在学习单上)
学生可能回答:
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
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 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元,1+3=4;
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4)反思小结
小结:这题我们是怎样分析并解决的?
反思:画线段图对分析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
过渡:画线段图是数学中分析题意的一种常用方法。
2.例2变式:如果问题改为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
(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
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诉我们的?(裤子48元)要先求的是哪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面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追问:你能在原先的线段图上加以修改吗?
学生尝试在学习单上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能指出所求问题是哪一部分吗?
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并听其的解说;其他学生可加以补充。
(2)追问:现在你能解答这道题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有几种解法?把你喜欢的解法写在学习单上!
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
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
小结: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不同。
解答这两题时,都可以从问题想起,而与这两个问题直接相关的都是上衣和裤子的价钱,但上衣的价钱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所以都要先求出上衣的价钱;解答时由于所求问题不同,所以第二步计算方法也不同。
学以致用
过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大家掌握得怎样,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
1.第1题: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什么。
指名口答。
2.第3题: 解决实际问题。
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3.第2题:填表
明确:应该先填什么?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收获?
作业布置
小红剪了19个五角星。
小芳:我比小红少剪5个;
小云:我剪的个数是小红的5倍。
小红和小云一共剪了多少个?
小红和小芳一共剪了多少个?
板书设计
一套衣服的价钱
上衣的价钱 + 裤子的价钱
(?元) (48元)
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的钱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