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六上语文《花之歌》说课稿
说教材。
《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就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都说纪伯伦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从这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本文语言清新,哲理隽永。全文无一“花”字,却句句在写花。作者以第一人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营造出丰富雅致的诗文意境。此外,作者连续使用大量结构整齐的句式,使本文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层次清晰地将作者的想象一一铺陈开来,使画面丰富而有气势。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的重要意义。
说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四、说教法、学法。
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学习要求,逐步按要求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理解领悟,并提醒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在教学生学习的同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突出朗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小组合作,设疑引导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讨论法、讲述法、自主学习交互使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时间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体验隐趣,导入新课。
1、读诗谜,猜猜我是谁。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2、作者简介:
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将花比做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品读释疑。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请将有关句子画下来。
3.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4.“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请找出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并画出来,想一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五、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小结
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诗人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本课推荐阅读《紫藤萝瀑布》《雨之歌》。
2、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