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4张PPT)
“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成都外国语学校 刘小芳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设计后反思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讲述的是第二个大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中1958年到1965年之间的历史。
2、作用:本课前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后启《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本课学习对加深学生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确立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大跃进”运动的内容和严重后果。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性质和后果。
2、教学难点
(1)“大跃进”运动兴起的原因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教训。
(一)教学理论
本课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有梯度。并适当穿插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逐渐把教材的知识分化组合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本课设计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二)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的起点较高,理解能力较强。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学生们对这段历史充满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强。
2、教法:
问题探究法、情景体验法、谈话法等。
3、学法:
阅读理解、史料分析、自我展示、分组讨论等。
(一)本课设计亮点
1、宏观把握
2、教学方式
3、探究策略
4、提高升华
(二)设计后的困惑
1、教学深度与学生理解能力的冲突。
2、教学设计与实际上课时间的冲突。
1、课前准备
2、导入新课
3、重难突破
4、归纳小结
5、课后延伸
1949年 北京天安门 开国大典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
1951年 《和平解放西藏17条协议》签字仪式
1952年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土地改革法》
1953年 美国被迫与中朝举行停战谈判
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出厂
1958年 毛泽东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观看国产解放牌汽车
1954年 新疆乌鲁木齐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 上海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 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1960年初,大庆油田的开发,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石油工业的第一步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接受检阅的红卫兵和群众队伍
1977年 邓小平恢复党内职务
1978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1978年 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 农民在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1984年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1984 年 《人民日报》关于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报道
开放的上海浦东
开放的青岛市
开放城市成都一景——廊桥府南河
三峡工程二期大坝
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二
1997年 香港回归仪式
1999年 澳门回归仪式
具备两栖作战能力的海军陆战队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歼击机
2003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在北京饭店合影
2001年 中国代表石广生签字加入世贸组织
200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200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29届奥运会在中国成功召开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良好开端
偏离航线
严重失误
恢复发展
中共八大(1956年9月)
良好开端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建设方针:
建立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5月)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偏离航线
1、主要议题: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路线内容:
总路线的目的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所以总路线的动机和愿望是好的。
但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当时的客观实际。
讲一讲
“大跃进”运动兴起
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大跃进”运动
②工业中:
浮夸风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表现:
2、危害:
①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③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1、性质: 生产、生活、行政的管理者,
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组织。
2、特点:“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全民大办钢铁
①农业中:
④森林资源和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严重失误
②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5000亿斤
大跃进时期的粮产指标
3901亿斤
6000—7000 亿斤
社员表决心
农民深翻土地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 。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浮夸风!
展示平台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看一看
一颗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装一车。
高粱杆上安电线,
坐着南瓜渡黄河。
稻子玉米搭彩门,
悟空说是南天门,
社员高坐哈哈笑,
这是公社幸福门。
读一读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群众想移山,山走; 群众想移地,地动。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说一说
反映了人民建设的热情,但表现出人们急于求成的心态。这些口号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结合以上图片材料,说说你对这些口号的看法?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3000万吨
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535万吨
1070万吨
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图为河南信阳市郊的土高炉群 。
居民将自家金属用品拿去炼钢
大炼钢铁
土法炼钢浪费大,质量差。1958年底,全国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生产钢1073万吨,其中300万吨土钢无法使用。
由于从农业上抽调几千万青壮年劳力上山找矿炼铁、炼钢,严重影响了秋收任务的完成,造成农业生产下降。1960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22.7%,粮食产量减少了1030亿斤。
由于按照浮夸的数量上缴税收,农民的粮食所剩无几,甚至颗粒无存,由此带来了大饥荒。
“大跃进”运动给当时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想一想
人民公社的性质是什么?
1
2
人民公社具有哪些特点?
找一找
议一议
1、我们制定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目的是什么?
2、但后来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3、我们错在哪里了,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
4、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四、国民经济的调整
1、背景:
2、措施:
3、成果:
国民经济陷入困境
1965年,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恢复发展
加强农业生产、减少粮食征购、
恢复人民自留地、
允许发展家庭副业等
1961年,周恩来在河北邯郸向农民调查征求对公共食堂等的意见
1962年1月至2,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会议总结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工作中的主要缺点错误。
项目 1960年 1965年
粮食(亿公斤) 2780 3890
钢产量(万吨) 520 1223
煤(亿吨) 1.3 2.3
原油(万吨) 146 1132
1965年和1960年工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想一想
我们能胜利完成国民经济调整
任务说明了什么?
党和人民心连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探索、
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党!
归纳总结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曲折前进!
良好开端
偏离航线
严重失误
恢复发展
科学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作一次小调查,了解他们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的经历和见闻,请他们谈谈当时的认识和今天的看法。看看他们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