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长度比较
教材分析
《长度比较》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几何小实践里的一课。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关于长短、高低、厚薄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学习长度测量的重要基础。教材要求学生知道长度比较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教材中注重对长度比较方法的掌握,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大。这个空间所包含的不仅有方法的探索与习得,更有亲身经历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学习长度的比较,但是实际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生活中很早就有了“长”与“短”的认识经验。
学情分析
长度的度量是可以用感官和工具来测定的,从思维发展来说,长度度量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长度的初步感知;
第二个阶段,长度的直接比较;
第三个阶段,长度的间接比较;
第四个阶段,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
第五个阶段,长度单位概念体系的形成。
长度的测量有两种,一是定性分析,二是定量分析。实际上小学生在生活中很早就有了“长”与“短”的经验。小学生能够通过视觉来比较物体的长短,这也就是定性分析。学生初步形成长度的概念以后,接下来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进行长度的直接比较,然后进行长度的间接比较。
一年级小朋友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对于长短的辨别有一定的经验,但是让他们利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长度的比较,需要进行进一步体验和学习。特别针对一年级小朋友,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各种激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经历“创设情境”,从最常见的不同长短的铅笔进行比较,初步体验直接比较。经历直接比较之后,再通过遮挡的铅笔让学生体验不能直接比较时,需要一端对齐,再进行比较。再通过“动手操作”折纸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两边的比较。最后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迁移到间接比较的方法上,学习数格子的方法进行长短比较。
教学目标
1、会直接比较出一端对齐的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2、会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的长短。
3、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重点
物体长短的直接比较(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其长短)。
教学难点
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任务单、评价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内容和要求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比较红色铅笔和绿色铅笔。(长短明显)
2.比较绿色铅笔和蓝色铅笔。(长短不明显)
3.比较同桌铅笔长短。4.三支铅笔比长短。
5.小结:在长短差别明显时,通过直接比较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物体的长短;但是当比较的物体长短差别很小,无法通过直接看比较时,我们就可以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
6.揭示课题:
长度比较
1.仔细观察,同桌交流。
2.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全班交流。
4.比较自己与同桌的铅笔长短,完整表达比较结果。
以“谁的铅笔和谁的铅笔比,谁的铅笔比谁的铅笔长(短)”的方式表达完整。
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铅笔,启发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能用语言正确完整地表达长度比较的结果,培养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
学业成果:
学生理解在长短差别明显时,通过直接比较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物体的长短;但是当比较的物体长短差别很小,无法通过直接看比较时,我们就可以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文具——铅笔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帮助理解长度直接比较,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比较绳子长短
(1)出示:3个小伙伴跳绳
(2)媒体演示:绳子的一端对齐比较。
(3)小结:比较绳子长短的时候要把绳子的一端对齐,并且要拉直才能比较长短。
2.红旗比较长短
(1)能不能比较长短?
(2)怎样比较长短?
(3)给旗子排排队,从高到低排列。
3.小伙伴比身高
(1)怎样帮助小伙伴比身高?
(2)小伙伴的身高按照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
1.自主思考,怎样比较绳子的长短?
2.抽学生代表回答。
3.同桌讨论,红旗能不能比较长短?怎样比较长短?
4.根据长短,进行红旗排列。
5.小组讨论,小伙伴怎样比较身高?
6.帮助小伙伴进行排列。
学习兴趣:
能积极参与小组内的头脑风暴,并能举手发言。
学习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回答,主动思考,积极合作。
学业成果:
理解并掌握物体不在同一直线时,需要将它们处于同一直线,再进行长度比较。
【教学意图】创设合作探究氛围,树立合作意识,丰富学习经历,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积极思考,头脑风暴中,理解只有当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才能进行长度比较。
三、动手操作,深化理解
1.比较红边与绿边长短。
2.学生尝试。
3.交流汇报。
4.小结:因为这是两条相邻的边,对角一折,两条边就重合了,这样就能看出绿边长,红边短。
同桌合作,动脑思考。
互相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
学习兴趣:
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习惯:
能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有条理地表达。
学业成果:
通过对折,两边重合,比较长短,绿边长,红边短。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等学习活动,学会对折使两条边重合,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再进行比较长短。
深入探究
进一步学习
1.实物比较
讨论:怎样比较蜡笔和画笔的长短。
介绍方格纸。
数格子比较。
小结:两样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比较时,我们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长度。
线段比较
几号最长,几号最短?你是怎么看的?
交流反馈。
路线比较(机动)
两条路,那条路更短?你是怎么想的?
(2)交流反馈。
1.同桌讨论,动脑思考。
2.学生练一练。
学习兴趣:
积极参与猜测与讨论活动。
学习习惯:
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大胆发表意见。
学业成果:
能够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长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意图】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学会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回顾梳理,总结评价
1.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要给谁点个赞?
3. 自我评价。
谈学习体会,分享自己的收获。
学习兴趣:
积极参与自评和互评活动。
学习习惯:
能欣赏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
学业成果:
能梳理本课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
板书设计
长度比较
直接比较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数格子比较物体的长短
作业设计
折纸比较
( )最长,( )最短
198755-2390775
哪条路更加方便?
-1016047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