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高山仰止》课件(36张PPT)—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2.《高山仰止》课件(36张PPT)—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0 16:4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
“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
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高山仰止:
品德高尚,令人向往。
孔子与颜渊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7-11)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语所说的“用行舍藏”或
“用舍行藏”,它最为精炼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
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路:争强好胜,有勇无谋
孔子:循循善诱,委婉告之
(在学生洋洋得意时,要及时泼冷水让他清醒,而不是一味的赞赏,呵护,让他失去理智。)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临事而惧:惧,遇事谨慎。遇到事情格外小心谨慎。
痛惜、对颜渊期望高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
爱惜、赏识
颜渊即颜回,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出身贫贱,一生没当过官。他敏而好学,闻一知十,安贫乐道
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好学)
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德行)
3.“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理想与心态)
[小结]“天丧予!

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
在颜渊的眼中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学问高,修养高;循循善诱
成语:循循善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欲罢不能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11
孔子与子贡
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
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称他为“琏瑚之器”。
子贡如何维护孔子的形象
借提高子贡而贬低孔子,
子贡以宫墙作比,墙高而不得见,说明孔子的学问修养之精深。而他不得其门而入。
结尾用反语,批评叔孙武叔的浅薄和妄言,表面平和,实为坚决。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3)
子贡如何维护孔子的形象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可见老师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之崇高。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批评了中伤者的不自量力,语颇犀利。
叔孙武孙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
圣道之显,多由子贡;圣道之传,多由曾子。子贡之功在当时;曾子之功在后世。
子贡尊孔
——【清】崔述 
孔子与子路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豭(jiā):公猪。
陵:通“凌”。
(戴着雄鸡鸡冠似的帽子,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陵暴,轻侮。)
kàng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方的人,小孔子九岁。他本来很粗野,喜欢逞勇斗力,气性刚猛爽直,后来终于受了孔子的感化。
子路晚年出任卫国蒲邑的大夫。卫国内乱,子路为了救主,不顾危险,最后惨死乱军的刀剑之下。死之前,子路系帽的带子被他们的戈给击断了,子路自语:「君子死而冠不免。」将帽带系好,从容赴死。
子路死后,孔子还是非常伤心,有覆醢hǎi之举
(吃饭时,见到肉酱将其盖上,不忍食用)。
子路死,孔子不食肉酱
谢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思考:
体现了子路怎样的性格特点;同时孔子又是如何对待子路的
(11.13)闵子恃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因为子路非常刚强,但有勇无谋。孔子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话里是老师深深的担心忧虑和牵挂。
师之爱生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也,未入于室也。?”
孔子对子路有怎样的态度?
孔子对学生有过错批评,有成绩表扬,让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登堂入室:比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这一“喜”字写出了子路怎样的情状?
孔子的话又意味着什么?
刻画出子路洋洋得意的情状。
孔子说“好勇过我”,用“我”作比,指出子路有勇无谋但自嘲、爱惜之意溢于言表。
得意忘形喜形于色
自嘲,
(压其威风)
爱惜
思考:孔子一下说“乘桴浮于海”跟随他的人是子路,一下子又说不想与子路这样的人共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以抑其勇而教之
思考:孔子前面说子路那手瑟不要在我这里弹,后面又说子路弹瑟的水平已经登堂了,前后统一吗?
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路为何不高兴?
知礼懂礼
率直
孔子有何举动?
从中体现出怎样的师生关系?
发誓——尊重
没有距离、真正的平等民主
从以上几章中,你认为子路这个人的性格怎样?
伉直好勇(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
光明磊落,
重友情、讲信义、守诺言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象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直率、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如6.28章。
如何看出孔子对子路的爱?
子路   
孔子   
小结:
争强好胜有勇无谋
 
循循善诱,委婉告之7.11
学而未精  
批评不足,惋惜感叹
遭遇不敬
表扬成绩,树立信心11.15
得意忘形喜形于色 
压其威风5.7
懂礼知礼   
  
尊重6.28 
刚强自信    
担心忧虑牵挂11.13         
孔子与伯牛
提问:孔子的举动和感叹表现出对伯牛怎样的感情?
表现出孔子对学生生病的痛苦、对天命的无奈和对学生的爱惜之情。
孔子与子游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与弟子们
老师眼中学生的是怎样的学生
 归与!归与!1
学生:志向高远斐然成章 
老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归心似箭
个性狂放,有所缺陷,制约进一步发展。
担心挂念
欣喜与担忧并存
孔子为什么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呢?
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品德高、学问高、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善教、乐教)
成语积累
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
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循循善诱、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