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例1-学习任务单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104-105页折线统计图例1,第108页1-2题。
学习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初步了解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并能运用数据解决问题。
3.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变化规律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统计的价值,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准备:数学课本、练习本、方格纸、直尺、铅笔;测量一下你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一、复习链接
1.这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情况。
根据这一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每年的数据情况,我们还可以用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二、个人学习任务
(一)学习例1
1.仔细观察上面的条形统计图,请你用手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2.你比划出来的线路是怎样的?和老师的一样吗?
小结: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
3.观察:比较一下这两幅统计图,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思考:
(1)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2)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的位置,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那么点和点之间的线段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示什么?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5.分析:
(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请你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数可能是多少?你又是怎样想的?
我们还能发现:
从折线统计图的这些变化中看出数量的发展趋势,并作出合理的预测和科学的判断。
(二)拓展应用
1.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吗?请你说一说。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折线统计图。
(1)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填一填。
(
)时间体温下降最快,下降了(
)℃;(
)时间体温升高了,升高了(
)℃;
(
)时间体温平缓,在(
)℃到(
)℃之间。
(2)这里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3)如果你是医生,看到这份体温报告你想说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4)请你预测一下4月10日小薇的体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三)尝试绘图
1.绘制折线统计图。
(1)想象一下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画成折线统计图后大概是怎样的。
(2)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
(3)画一画,请你在“课本105页做一做”的格子图中绘制折线统计图。
2.先思考,再填一填。
(1)陈东从(
)岁到(
)岁时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
)岁。
(3)猜一猜,陈东11岁时的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为什么?他会一直这样长下去吗?
(4)收集、整理你自己的身高数据,利用方格纸绘制折线统计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三、跟进练习
1.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
人数如右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
统计图。(课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题)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是多少?
(2)李阳所在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第2位,李阳是哪个年级的?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选一选。
(1)如果想分析学校每个年级人数的多少,应选择(
)统计图。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了解学校近几年的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选择(
)统计图。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
1.下面是我国农村居民2005-2011年年人均纯收入情况统计图。(课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2题)
(1)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王红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如下图。
(1)王红家旅行共行了(
)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
(3)不算休息,王红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