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四捆小棒,每人一架计数器,一张计算题。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活动,现在该让我们把收集到的垃圾分类放好送到回收站去了。看,回收车已经开过来了。
整理数据,提出问题。
师: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
出示统计表,师: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统计的表格,通过看这个表格,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各班收集塑料瓶和易拉罐的数量,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学生答,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
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出的题都难不到大家,老师这里有个问题,(出示课件)谁读一下。
师:这题怎么做呢?咱们先用方块摆一摆。(课件)
师:谁会列式?学生列出算式:15-10
师:谁来解释一下算式的意义。学生回答:15是二班的,10是和一班同样多的,5是二班比一班多的。用二班的减去和一班同样多的就是比一班多出来的。
师:二班比一班多捡了5个,还可以怎么说?(课件)怎么列式?学生练习说明算式的意义。
小练习,看谁学会了。(课件)
师小结:噢,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都用什么来计算?生答:减法。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出示课题)
师:大家学得可真快,那这个题谁会做?学生读题,列出算式:28-6。
师:怎样计算28-6等于几呢?请你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学生操作学具,寻找解题方法。全班交流。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说出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真棒,你们通过摆一摆,拨一拨都算出了28-6=22。不管哪种方法,我们计算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先算:8-6=2,再算:20+2=22.
巩固练习。
同学们看回收车已经装好,我们快帮他出发吧。学生口算。
老师奖励同学们一盒糖,看方方捧了11块,亮亮捧了9块,谁的多?多几块?
看图编故事,然后根据故事提出问题。
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