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力目标: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同数连加情境
课前学生摆的几个相同图案,并列连加算式。
课上各小组上讲台展示学生摆的图案,对台下的同学提问。学生口头列式解答。
二、教学引入
师:看舞台上魔术师的表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并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课件先出示4串,再出示8串。
你能列式解决吗? 5+5+5+5=20(个) 5+5+5+5+5+5+5+5=40(个)
如果魔术师变出11串,15串,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想象加法算式什么样呢?学生谈感受。
(算式好长好长,加法算式太麻烦了等等。)
能不能创造出一种更简洁的写法?
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新写法。(组长汇总各种写法)
组长展示汇报。学生讲述自己的想法,然后比较各种写法的优势。引出列乘法算式简便。
引出课题
8个5相加就可以写成 5×8=40 8×5=40 。引出乘法,板书课题。
两个数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像什么?用手势表示加号乘号,一起书空。读作:乘。让学生读一下算式,教学读法。
教师板书:8×5=40 5×8=40
教师结合8×5=40 5×8=40两个算式,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写法。引导学生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
使学生看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两个数分别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以及求许多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板书各种方法:4+4+4=12(个)4×3=12(个) 3×4=12(个)
你喜欢哪种方法?讨论用乘法列式更简便。
巩固练习
1、根据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
上面的加法算式,你能很快的写出乘法算式吗?
(教师指课前的连加算式)
全班交流。
2、学以致用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述改写理由。再读一读。
(2)穿插拍手游戏列乘法算式。小组同学合作,边活动边说算式。
(3)看图列算式。第1小题,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图中表示的是几个几?学生回答出“表示2个8”后,提问:“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有可能学生列出8×8=16。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想,求2个8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2个8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
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
(4)把盖住的画出来。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弄清题意后说一说2×4表示的意思,明确2×4既可以表示2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2相加,再根据算式画图,以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5)连线。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并说一说连线的依据。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乘法问题,仔细观察,把这些发现记下来给妈妈爸爸说说。(通过情境图渗透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数学问题。)观看知识贴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板书设计:
连加 乘法
5+5+5+5+5+5+5+5=40 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5×8=40 读作:5乘8等于40
∶∶∶ ∶
因乘因 积
数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