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应用(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19--20解比例
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填空:
( ):5 = 6 : 10 14:( )=35 : 5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比例改写成乘法的等式。
3:8=15 :40 =
4.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淘气和明明用玩具汽车换小人书的图片。
(1)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2)根据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尝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口头回答,然后课件展示。
3.学生尝试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在练习上列出比例,然后指名回答。
师板书: 14:x=4:10
(2)讨论:怎样求出比例中的未知数x
引导学生想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它转化成4x=140,然后独立完成。
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3)学生尝试解比例,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比例的方法。
(5)小结:什么叫解比例?
比例一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6)学生看书质疑。
4.进一步学生解比例。
(1)让学生说说怎样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2)分组完成,指名演班;
(3)集体订正;
(4)给学生介绍验算的方法。
5.小组讨论:解比例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最后还要进行检验。
4. P20“练一练”的第三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下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6:11=12:11 B. 4:7 =7:4
C = D.12 :10=6:4
.2.小法官判案(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5 : 3 = x :12 (2) 5 : 3 = x :12
解:5x=3× 12 解: 3x =5 ×12
5x=36 3x =60
x =7.2 x =20
( ) (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4)21 : 7和7 : 21 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3.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
(1)哥哥买来84个红气球和 个黄气球,其中红气球和黄气球的比是7 :5 。 ( )
(2)3本练习本2.4元,乐乐 本练习本6.4元。( )
4.写出比例:
5.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笑笑收集的邮票有多少张?
6.拓展延伸:
(1)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是4和9,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向,并写出比例
(2) 4 : 8=12 :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
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1.解比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4:10=14:x
解:4x=140
X=140÷4
X=35
答:可以换35本小人书。
教学反思:
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X的值吗?”的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