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第Ⅰ卷(选择题 60 分)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庆纪念标识(如图1)中有70字样,与之密切关联的事件是
39427158255A. 新中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图1
2.“1949年阅兵式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担任阅兵首长(又称阅兵总司令)的是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同志”。据此可推断阅兵首长是
A.朱德 B.刘少奇 C. 周恩来 D.彭德怀
3.筹备建立新中国成立的主要准备工作完成于
A.上海 B.南昌 C. 遵义 D.北平
4.1949年—1954年间,在新中国的国家机构中,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的部门是
A. 中共中央政治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5.图2的著名《开国大典》油画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宣布
345440076200A.解放了中国大陆的全境
B.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了
C.将执行土地改革的政策
D.明确了抗美援朝的立场
图2
6. 1950年第二野战军18军在眉山三苏公园宣誓:“一定要把灿烂的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去!”
这一描述描述了
A.和平解放西藏的背景 ? B.解放台湾的准备
C.抗美援朝战争的结局 D.土地改革的过程
7.2020年9月,117具烈士遗骸在韩国政府的配合下回到了阔别七十载的祖国;为漳浦籍烈士林水实寻亲也牵动着无数网民的心,这位烈士牺牲时隶属于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2792730106045C.抗日义勇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8.图3两位战斗英雄壮烈牺牲在
A.淞沪战场
B.徐州战场
C.华北战场
D.朝鲜战场
图3
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弭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体现这一精神的最核心品质是
A.保家卫国 B.团结友爱 C.军民和谐 D.国际合作
10.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时的讲话强调:“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最后我一定要战胜利”,“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这意在强调影响这场战争形势的因素是
A.武器装备 B.历时时长 C.战斗意志 D.参战人数
4221480424180第5章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
第6章 华盛顿的抉择
第32章 红色中国的警告
第45章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
第56章 边谈边打
第57章 喋血山岭
第58章 再启和谈之门
第5章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
第6章 华盛顿的抉择
第32章 红色中国的警告
第45章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
第56章 边谈边打
第57章 喋血山岭
第58章 再启和谈之门
11.“敌人向不足4平方千米的我军阵地上,倾泻了近200万颗炸弹和炮弹,使上甘岭化为一片焦土,山头高度被削低2米,在这样的阵地上坚守击退了敌军900多次冲击,最终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这段文字重在描写
A.朝鲜战场敌我力量悬殊 B.志愿军战斗意志顽强
C.东北战场环境极度恶劣 D.日本军队的凶残暴虐
12. 根据图4书目的内容判断,该书的这段内容可以研究
A.解放战争前期的形势
B.西藏和平解放的结果
C.抗美援朝战争的历程
D.土地改革推行的困难
图4
13.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从志愿军总司令部发出的重要作战计划和军事指挥命令的签名者是
A.周恩来 B.彭德怀 C.林彪 D.刘少奇
14.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中国政府宣布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性胜利,其依据是
A.美军签订了投降书 B.将“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附近
C.俘获大量美军物资 D.彻底打败“联合国军”完成半岛统一
15.1953年以后,关押在中国大陆的侵华日军战犯们纷纷感慨中国军队的斗志与顽强,多数都表示虚心接受中国政府的思想改造,这是因为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6.1950—1952年的全国土地改革,主要集中于
A.广大新解放区的农村 B.革命老区
C.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D.东南沿海
17.建国后的全国土地改革,从工作方式上说,主要特点是
A.重金赎买土地 B.依照法律行事
C.确立土地国有 D.保障地主利益
18.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鼓励地主扩大生产 B.美国政府无私援助
C.新的土地政策激励农民 D.大量军人复员回乡
19.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西藏民主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的共同目的是
A.巩固政权 B.完善制度 C.解决粮食困难 D.击败“联合国军”
21.1953年开始,中国迎来和平经济建设的新阶段,促成这一局面到来的外部条件是
A.定都北京 B. 进军拉萨 C.土地改革 D.朝鲜停战
22.从1953年,新中国正式推行工业化方针,执行“一五计划”,其有利的经济因素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开国大典
23.《英雄赞歌》是电影《金刚川》的主题曲,歌曲用饱满的热情唱出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赞美与崇敬之情,这支军队出击金刚川是为了
A.抗击日寇侵略 B.维护边境治安 C.支援朝鲜统一 D.实现保家卫国
24.“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毛泽东的这段话表明“这场战争”
A.历时时间长 B.部署难度大 C.后勤补给难 D.战略价值高
25. 网游《红色警戒》中,引用周恩来的话:“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是指
A.苏联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26.“1949年8月14日,北京市各界代表一致议: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北京市政府动员群众对市区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国诞生”这段文字明显有误的表述是
A.城市名称 B.决议内容 C.关键地点 D.动员对象
27.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推翻,感悟体会这一伟大时刻的主旋律电影是
A.《建党伟业》 B. 《地道战》 C. 《血战台儿庄》 D.《建国大业》
28.彭德怀曾说“(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因为
A.抗日战争完全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顺利推进
C.抗美援朝大获成功 D.土地改革巩固新生政权
29.1949年毛泽东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指中国当时实现了
A.富国强兵 B.全境解放 C.农民翻身 D.民族独立
30.“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才能为国家富强创造必要的前提”,最能够印证中央人民政府践行这一论断的措施是
A.出兵朝鲜与解放西藏 B.反贪污与反浪费 C.召开第一届政协 D.制定土改计划
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
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主和富农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人口比例
不到10%
90%
占有土地比例
70%—80%
20%—30%
材料
1949年—1950年 新解放区农村土地占有比重表
——根据北师大版八下《历史》教材整理
(1)写出中央人民政府应对材料中经济现象的措施(2分)
(2)小历在学过相关课程后,写下感想:经过1950年到1952年的努力,中央政府通过土地所有权的公有化和集体化,实现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9598526670材料一
图5
材料二 志愿军获得各级英雄模范称号者418人,荣立各种战功者302724人。据统计,50名一级战斗英雄中,有15名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曾经任志愿军四十军政委的袁升平将军动情地说:“我打了一辈子仗,最值得自豪的是与世界头号强敌交锋的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一次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它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硬骨头!”
——摘编自罗源《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华民族的硬骨头》
(1)根据所学知识,为图5照片注写标题。(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一位战斗英雄的姓名(2分),归纳出志愿军身上体现的高尚精神。(4分)
(3)“抗美援朝战争牺牲过大,得不偿失”。请分别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驳斥这一论调。(4分)
3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34061404953010147303175
图6 纪念章 图7 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材料二 农业生产贵在遵守时令节气,"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华东区在冬春季节或夏收秋种之间,力争不违农时、生产渡荒开展运动。华东区利用1950年冬到1951年春、1951年冬到1952年春两个时间窗口,提前完成了目标。华东区与其他大区相比,较好地保存了富农经济。?
——摘编自张永杰《新中国成立初期华东区土地改革进程及意义的历史考察》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6、图7所反映历史事件废除的土地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东区”的“运动”工作特点。(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的历史意义。(4分)
(4)结合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领导农业工作的主要成功经验。(2分)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一节 新中国的诞生
一 新中国建国条件的成熟和建国方案的形成
二、建国盛会的召开和建国方略的制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伟大意义)
第三节 巩固新生政权的初期斗争
二、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及各民族团结局面的实现
第四节 抗美援朝斗争和各项民主改革的开展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文化建设的起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D
B
B
A
D
D
A
C
B
C
B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D
A
D
C
D
D
C
A
D
C
D
A
31.(1)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
(2)不同意;虽然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但是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2.(1)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或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黄继光(邱少云);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3)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尊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3. (1)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2)特点:遵守时令、不误农时;分阶段推行;保存了富农经济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农村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经验: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要重视农业生产、遵守时令节气(不误农时);
34. (1)开国大典
(2) 示例一:观点: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经历了艰辛的历程。
论述:(1)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建立了新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结论:综上所述,新生的人民政权来之不易,其建立和巩固都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我们青年学生要热爱祖国,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与稳定,用行动推动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示例二: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