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过关检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过关检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1 08: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第Ⅰ卷(选择题
60
分)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布置“中国1953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展”适合主题的素材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
②公私合营照片
③亩产一万斤的新闻报道
④红卫兵集会的照片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2.“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而经济恢复,国民经济有所好转,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说明“一五计划”
A.
势在必行
B.内容广泛
C.
影响深远
D.
存在不足
3.关于“一五计划”的认识,正确的是
A.着重解决粮食生产的紧缺问题
B.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
C.意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D.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建设
4.表1中的数据变化可以佐证中国到1956年时:
表1
经济成分变化表
325374036195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经济发展速度快
C.公有经济比重大
D.个体经济已消失
5“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述表述突出“一五计划”的
A.历时漫长
B.意义深远
C.比重失调
D.存在不足
6.
2017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开启对宪法宣誓的仪式,新中国的首部正式的宪法诞生于
A.1949年
B.
1950年
C.
1954年
D.1982年
7.关于新中国首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的正确评价是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内容涉及保护资本家、地主的资产
C.由全国政协讨论并颁布
D.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8.根据我国宪法的明确规定,国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政协
B.
国务院
C.全国人大
D.中央军委
9.选举通过表2中国家重要职务的法定机构是
表2
国家主席
副主席
全国人大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A.全国政协
B.
全国人大
C.
中央军委
D.
中央文革小组
10.建国七十周年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是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最早是在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每年的中国“两会”备受世人关注,它们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两会的制度化体现了
A.
经济总量增长
B.
科技水平提升
C.
民主制度完善
D.国防实力增强
12.1953年,面对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的分散经营,生产落后的状态,国家的做法是
A.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组建人民公社
C.开展农村清账目运动
D.发动文化大革命
13.“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这可以佐证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三大改造的过程
C.大跃进的失误
D.文革的教训
14.在中国的街头小巷曾有“包子公司”、“理发公司”、“缝纫公司”,建立这些“公司”旨在实现
A.农业合作化
B.手工业生产合作化
C.工业化
D.人民公社化
15.1953年以后,漳州市政府组织各家生产片仔癀的民营企业成立国营制药厂,其主要措施是
A.封锁接管
B.公私合营
C.打压没收
D.扶植私营
16.社会变革的突出表现是社会性质的改变,据此,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社会变革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
D.“文化大革命”
20726407937517图1的两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三大改造的成效
C.工业化的成果
D.大跃进的负面效应
图1
18.“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的歌词描绘出的场景出现在
A.
1949年初
B.
1952年底
C.
1953年之前
D.
1956年之后
19.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是
A.解放战争顺利推进
B.人民政府刚刚成立
C.一五计划开始推行
D.三大改造即将完成
2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过程充满了艰辛曲折,既有失误也有成功,成功之处表现在
①中共八大决议
②两弹一星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下列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了
8890018415
图2
A.政治运动硕果累累
B.经济建设卓有成效
C.民主制度逐渐健全
D.实践认识存在偏差
22.1959年—1961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主要的人为因素是
A.水旱灾害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美国封锁
D.文化大革命
23.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随后发生了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24.1976年,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五一六通知
B.红卫兵运动
C.“九一三事件”
D.粉碎“四人帮”
25.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非人待遇,于1969年11月12日含冤病逝,这一冤案说明了
A.大跃进的政策出现失误
B.人民公社化运动危害巨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受到冲击
D.“文革”使法制遭到践踏
26.1976年,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是
A.彭德怀
B.林彪
C.
华国锋
D.邓小平
27.和他的工友们参加大庆油田的“石油大会战”,被称为“铁人”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28.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在
A.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9.漳州东山县曾有一位优秀的好干部谷文昌同志,在任东山县委书记时发扬共产党干部的优良作风,取得治理风沙的重大成就,与他取得类似荣誉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邱少云
D.雷锋
30.分清历史教材中的观点和史实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
B.1959年—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C.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D.陈伯达、江青、康生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
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国家最高政权机关的名称(2分)
(2)小历认为:1954年的宪法再次确定了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是新中国的又一部重要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你同意此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经济是从旧中国那里接过来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没有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到了1952年底,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时间得到相当的恢复,在建国初期经济十分落后和经济总量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重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摘编自林捷燕?《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材料二
党中央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在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以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胜利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客观上促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摘编自陈胜才《“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背景(2分)
;并分析在1953年得以执行的有利条件。(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目标和特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一五计划”顺利推进的有利条件,(2分)分析“一五计划”的历史地位。(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毛泽东
1953年8月的重要批示
材料二
图3:1956年底国民经济“公”“私”比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概括新中国经历“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年份)。(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实现总路线”(一化三改)的具体做法。(6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出“三大改造取得胜利”的成果,并说明其历史意义(4分)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大事件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这时期的一个具体的经济建设成果(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C
C
B
C
A
C
B
C
C
A
B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D
D
A
D
B
D
D
D
C
B
D
A
C
3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不同意;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且当时新中国尚未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2..(1)
背景:经济千疮百孔;工业体系不完整
有利条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特点:借鉴苏联;与国情相结合;以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为主导。
(3)有利条件: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党的坚定领导;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苏联政府的支援建设等
历史地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3.(1)起止时间:1949年—1956年
(2)实现国家工业化:实行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具体做法:农业、手工业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与和平赎买
(3)成果: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历史意义: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4.(1)经济建设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基本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工业布局明显改善;新兴工业从无到有;交通、水利等取得长足进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符合实际即可)
(2)示例一:
观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有曲折和失误,但仍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论述: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例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客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基本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工业布局明显改善;新兴工业从无到有;交通、水利等取得长足进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等。
结论:综上所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失误与成就并存,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吗,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