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9—4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通过描述活动,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知道列表与画图都是表示变量的常用的方法,积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举例与交流活动,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是普通存在的现象。
3、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习重点:
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知道列表与画图都是表示变量的常用的方法,积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难点:
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的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激趣谈话,启发质疑。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的关系,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数学中变化的量。(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哪些量在变化?怎么变化?变化后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这些疑问。
二、情境引思 自主释疑。
课件出示淘气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统计表、统计图)
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和图象,交流发现的信息,质疑争辩。
生:我发现淘气的体重出生时最轻,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逐渐增加。
出生到2岁时体重增长的最快。(等等)
其余质疑、争辩:
1.怎么发现出生到2岁时体重增长的最快?
2.哪些量在变化?怎样变化?
3.在成长过程中,淘气的体重是不是一直这样变化呢?
小结:年龄和体重是两个变化的量,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这一变化规律是在指定年龄段的规律。超出这一年龄段,也许就没有这一变化的规律了。
画图和列表是常用的表示变化的量间关系的表示方式。
三、小组交流 争辩生疑
出示骆驼的体温变化情况。
组织学生谈一谈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时间在变化,骆驼的体温也在变化。
早晨体温低,中午体温高,晚上体温低。(等等)
骆驼的体温每一天都是一样的。
小组讨论,质疑、争辩:
1.早晨体温低,这一说法有问题,应该是凌晨0时到凌晨4时,体温下降,4到16时体温上升,16到24时体温下降。
2.一天只有24小时,怎么表中有28、32呢?
3.你怎么发现骆驼的体温每天都是一样的?(举例说明)
4.图中表示的是两天骆驼的体温变化情况。
小结:这样的变化叫做周期性变化。
四、实践应用 拓展解疑
1.在大自然中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变化的量,举几个这样一个量随着另一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生举例、辨析。
2.判断哪些量在变化,怎样变化。
(1)小明打字时字数变化情况。
时间/分 1 2 3 4 5
字数 25 60 72 110 150
(2)李英一共要写100个字
已经写的字数 10 20 35 58
剩下的字数 90 80
(3)
说一说高和体积的变化情况。
3. 人所在座舱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⑴转动过程中,到达的最高点是多少米?最低点时多少米?
⑵转动第一圈的过程中,什么时间范围内高度在增加?什么时
间范围内高度在降低?
⑶到达最高点后,下一次再到达最高点需要经过几分?
4. 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这两个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
五、引导点拨 小结倡疑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产生的新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