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56~5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学准备]教具: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春天的画面。)
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花儿变红了,鸟儿也在树林里快乐的歌唱。小动物们也出来活动了,春天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小熊维尼想邀请小朋友去春游,找找春天的脚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米老鼠知道了,说想考考大家发现美的眼睛,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图中共有多少支铅笔?三秒钟的时间,看看谁数的又快有准?
女生:
男生:
师:同样是21支铅笔,为什么女生数的又准又快?
(预设学生回答:因为男生散着的比较多,数起来比较麻烦。如果把散着的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快而且准了。)
单根 整捆
10个一 1个十
大家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习数学的好处可真多。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建立矛盾冲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复习了前面的10根小棒就是1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探究心向" 。】
二、探究新知
1.情境感知,提出问题。
小熊维尼看到大家表现的这么棒,准备带领大家去春游了。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生1:一共有多少人?生2: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生3: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师:大家真会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本节课我们来着重研究第一个问题,把其他的问题放进问题口袋。(板书: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思考用加法算式15+28,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增强学生提问的目的性,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计算15+28。
这道算式结果是多少?(看到同学们皱起了眉头)
师:遇到困难了,咱们就来借助学具帮忙。
合作要求:
(1)自主学习:请借助学具来解决。(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想一想你是怎么摆(拨)的。)
(2)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用学具表示15+28的?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拨计数器的过程中,个位满十是怎样处理的;摆小棒的过程中出现了13根,你是怎么处理的?)
(3)全班展示:
方法一:在计数器上计算15+28
(预设:先拨出15,然后又在十位数拨出2个珠子,再在个位数拨出8个珠子,可是拨到第五个,就没有了,我就把这10颗珠子退回去,在十位数拨了一颗珠子来代替,然后再把没有拨完的3颗珠子拨在个位上,结果就是43,所以15+28=43。)
老师带领大家梳理一下过程:强调把个位上10颗珠子退回,用十位数1颗珠子来代替,这就是前面我们所学习的“满十进一”。
师:怎么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向十位进1?
生:应该从个位上拨去10个珠子,在十位上增加一个珠子。
【设计意图:先利用计数器的演示作为直观到抽象重要过渡过程,循序渐进,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学生更好的明确了算理。】
方法二:用小棒来计算15+28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是怎么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的?单根的小棒满了十根怎么办?
(预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一边摆一边说:摆好1捆5根,在它的下面对应着摆好2捆8根;先把单根和单根的合起来,也就是5根加8根,是13根,满了十,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到成捆的那一边(演示捆成一捆的过程),然后还有3根单根的小棒,把4捆和2根合起来(用手演示合的过程),最后是4捆零3根,4个十、3个一,也就是43。)
师生共同演示竖式:
15? 摆小棒:1个十和5个一
28? 摆小棒:2个十和8个一
问题1:从哪位加起呢?观察摆小棒的过程,先算的是5+8,所以竖式里面也先算5+8=13。(板贴:从个位加起。)
问题2:这13根小棒能放在个位上吗?怎么办(数出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要放在十位上,剩下的3根表示3个一,要放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只剩下3根小棒了,这说明列竖式计算时,5+8虽然等于13,但在个位上只能写3,结合摆小棒想一想,13里面的那个10哪去了?应该写在哪?(写在十位上)这就叫“向十位进一”。(板贴: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摆小棒计算完个位了,我们就要计算十位上的数。
看一看十位:1个十加上2个十,再加上刚才进上来的1个十等于4个十。所以竖式计算时, 1+2=3,3+1=4,对齐十位写4。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终于算出15+ 28 = 43。
师小结:同学们有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可真不错!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梳理问题:(1)13在竖式里面怎么写?
(2)“1”是什么意思,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十位上1+2=3 ,为什么写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主选择学具动手实践验证结果,由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三、拓展提升
美好的时光总是觉得那么短暂,夕阳西下,维尼和同学们结束了行程,回到学校,准备回家。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并提出数学问题。
计算56+34。
学生独立完成,找生板演,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
师生交流:个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从十位开始算行不行?
(十位由8修正为9,麻烦而且容易出错,得出从个位算起比较简单。)
结合两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你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设计意图:模仿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当堂检测
1.争当计算小能手。
4 6 3 5
+ 2 9 + 4 5
2.笔算。
58+27= 39+21=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谈收获: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老师把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总结成了一首儿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来加起。个位满10怎么办?十位进1别忘记。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进位)
一共多少人?
15+28=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