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1 15:5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动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英资产阶级革命及制度建立
资本主义扩展
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及制度建立
意大利
德国
法国
英国
经济
文化
政治
时 空 定 位
预习反馈的问题整合
1.14——18世纪,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
2.本来属于人的权利是怎样的时代条件下一步步重新获取的呢?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巨匠是如何推动人文精神发展的,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4.为什么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而不直接提出思想主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对基督教吗?
5.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与启蒙运动的“理性”
6. .……

第一章
人文精神的异化——神权至上
14—18世纪,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阻碍封建王权强化
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疯狂掠夺搜刮人民
建宗教裁判所迫害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上:
生活上:
宗教上:
教皇出行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
——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第二章
文化觉醒的转型期——人性回归
任务要求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根据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教师抽查某个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修改、补充及点评。(5分钟)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
文艺复兴示意图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与发展 2.政治基础:新兴贵族、资产阶级扶持 3.文化基础: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深厚
4.中坚力量:具有新思想学者文人聚集 5.社会心理:教会神学禁锢了人们思想 6.地理条件:大量汲取东方文化的养料 7.直接因素:黑死病给人们带来的恐慌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与发展
3.文化基础: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深厚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
材料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文艺复兴为什么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而不直接提出思想主张?
(1)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尚未形成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要借助原有
的文化形式; (2)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有人文主义因素,有可借助之处; (3)容易为大众接受,符合接受心理学。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
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
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
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四分五裂的现实并向
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成
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
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5)直接因素:“赎罪券”的兜售














(5)直接因素:“赎罪券”的兜售
二、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宗教改革的历史条件
(3)现实因素:四分五裂的现实并向
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成
为“教皇的奶牛”
三、“理性的光辉”——启蒙运动的历史条件
(1)经济因素:法国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程度较高 (2)政治因素:专制王权和教会控
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3)思想因素: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与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
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
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启蒙运动示意图
第三章
“人性”对抗“神性”——思想照亮现实
任务分配表,时间10分钟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主题
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影响
任务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小组
第1、2小组
第3、4小组
第5、6小组
第7、8小组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巨匠是如何推动人文精神发展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具体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听取其他同学意见,修改答案,对不同意见进行质疑,最后达成共识或保留意见。做好展示、讲解准备,并对完成相同任务的小组提出修改、补充建议。
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14世纪的“文学三杰”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5世纪的“美术三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拉斐尔圣母像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摩西雕塑
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塑
中世纪《最后的晚餐》
中世纪圣母像
中世纪摩西雕塑
中世纪人物雕塑
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实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的扩展
英国莎士比亚
法国拉伯雷
德国莫尔
西班牙塞万提斯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影响: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原欲和现世
自由平等
理性科学
材料 “在佛罗伦萨诸城中,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这就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以自己的知识能力来获取一个重要的社会地位,从这个观点出发,建筑家开始以人为主而设计,画家和雕塑家开始重视作为个人的人,以类似的方法,人们试图了解自己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以及思维的过程,由此而言,文艺复兴和随之而来的人文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之一。”
——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奇美术馆馆长安娜玛丽娅·派卓利·徒法尼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皇的钱包儿比富豪还要鼓胀,为什么他不用自己的钱建造圣彼得大教堂?而是要去掏穷苦基督信徒百姓的口袋呢?”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
二、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精神
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而不是靠繁锁的宗教仪式;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价教会,
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因信称义、简化仪式 PK 因行称义、繁锁仪式
人人平等 PK 教会教皇特权
民族教会廉俭教会 PK 罗马教会腐败教会
民族语言 PK 拉丁语言
意义: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
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精神
三、“理性的光辉”——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精神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伏尔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
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经济上: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思想上: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影响: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托勒密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三、拓展人类认识的边界——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日心说”打击了基督教的宇宙观,否定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观点。
自然和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诞生!”于是一切被照亮。
——亚历山大·蒲柏
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
思想的解放与科学的进步,相互促进
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近代科学革命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了天主教会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引起了教廷的敌视。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得到了天文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
历史纵横
第四章
从理性的高扬到理性的反思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群之一的是资产阶级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理性”的认识。
【合作探究】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习近平的话,道出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开放的气质,坚如磐石的担当。 ——2019年5月16日习近平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批判神
改造神
驱逐神
扬弃神
幸福的世俗生活
自主的精神生活
自然法则
改造自然
社会法则
政治生活
封建
统治
教会
禁锢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虔诚的教徒
换个方式信上帝
谢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