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唐介,字子方。擢第,为武陵尉,调岳州平江令。民李氏赀而吝,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守怒,白于朝,遣御史方偕徙狱别鞫之,其究与介同。守以下得罪,偕受赏,介未尝自言。知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入为监察御史,启圣院造龙凤车,内出珠玉为之饰。介言:“此太宗神御所在,不可喧渎;后宫奇靡之器,不宜过制。”诏亟毁去。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怒,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改置英州。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数月,召为殿中侍御史,遣使趣诣阙下。帝劳之曰:“卿迁谪以来,未尝以私书至京师,可谓不易所守矣。”介顿首谢,言事益无所顾。他日请曰:“臣既任言责,言之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愿得解职。”徙江东转运使。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英宗谓曰:“卿在先朝有直声,故用卿,非繇左右言也。”介曰:“臣无状,陛下过听,愿献愚忠。自古欲治之主,亦非求绝世惊俗之术,要在顺人情而已。”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注】①启圣院:皇家寺庙。
(节选自《宋史·唐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B.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C.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D.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即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B.监察御史,隋朝开始设置,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C.阙下,宫阙之下,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嘹望的楼,借指帝王所居宫廷,也借指京城。
D.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是跪拜礼之一,属于正拜,以头叩地后停留而不抬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清正自守,不求名利。在担任平江令期间,他审明李氏被诬告杀人的案件,案件又经御史审理,结果一致,御史得到赏赐,他并未请功。
B.唐介坚守正道,处事得法。他处理使者索求无度问题时,亲自坐在驿站门口,发布了明确指令,坚决依法处理事务,切实解决了驿吏的难题。
C.唐介敢于直谏,无所畏惧。在任监察御史期间,他成功劝止用珠玉装饰龙凤车,又联合大臣共同劝止张尧佐升任四使之事,同僚们一直支持他。
D.唐介名动天下,屡得重用。他因直言进谏被贬,但也因正直名闻天下,后来仁宗召他回朝,委以重任,英宗也看重他的正直,将他召回朝廷。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他日请曰:“臣既任言责,言之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愿得解职。”
②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5)唐介被贬,反而成就了正直的名声,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B.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C.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D.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唐睿宗始设,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所辖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宋初解除其兵权。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千古流传。
C.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其别称还有曲子词、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京聚兵山东之时,辛弃疾担任掌书记。辛弃疾和义端有交往,并劝他归顺了耿京,后义端叛逃,辛弃疾杀了义端。
B.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任司农寺主簿时,适逢滁州战乱,民生凋敝,他出台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和训练民兵等政策。
C.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櫂歌》;他的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D.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曾经写文章祭祀辛弃疾;德祐初年,又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②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程绍,字公业,德州人。祖瑶,江西右布政使。绍举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汝宁推官,征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于理。帝遣使采矿河南,绍两疏言宜罢,皆不报。
再迁吏科左给事中。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主事赵世德考察贬官,廷议征杨应龙,兵部举世德知兵,绍驳止之。又劾文选郎杨守峻,守峻自引去。饶州通判沈榜贬官,夤缘税监潘相得留,绍极言非法。山西税使张忠以夏县知县韩薰忤己,奏调之僻地,绍又争之,帝怒,斥为民。以沈一贯救,诏镌一秩,出之外。给事中李应策、御史李炳等争之,帝益怒,并薰斥为民,而夺应策等俸。绍家居二十年。光宗即位,起太常少卿。
天启四年,历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宗室居仪封者为盗窟,绍列上其状,废徙高墙。临漳民耕地漳滨,得玉玺,龙纽龟形,方四寸,厚三寸,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献绍。绍闻之于朝,略言:“秦玺不足征久矣。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且至尊所宝,在德不在玺,故先驰奏闻,候命进止。昔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陛下尊贤爱士,野无留良。尚有一代名贤,如邹元标、冯从吾、王纪、周嘉谟、盛以弘、孙慎行、钟羽正、余懋衡、曹于汴等皆忧国奉公,白首魁艾。其他词林台谏一锢不起者,并皇国祯祥,盛朝珍宝。臣不能汲致明廷,徒献符贡瑞,臣窃羞之。愿陛下惟贤是宝。在朝之忠直,勿事虚拘;在野之老成,亟图登进。彼区区秦玺之真伪,又安足计哉。”魏忠贤方斥逐耆硕,见之不悦。后忠贤势益张,绍遂引疾归。
崇祯六年,荐起工部右侍郎。越二年,以年老,四疏乞休去。卒,赠本部尚书。
(选白《明史·程绍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
B.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
C.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
D.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计,是古代的一种官吏考核制度,普行于明清两朝,三年一大考,君王据此来决定官员的奖惩。
B.夤缘,本文意为攀附上级,拉拢关系。文中与《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中的词义不同。
C.耆硕,指年高德硕的人。耆,年老;硕,大。指德高望重的长者,与本文中的“白首魁艾”意思相近。
D.乞休,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辞去官职,文中与《张衡传》“上书乞骸骨”的“乞骸骨”意思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绍严峻刚直,清正廉明。他担任户科给事中时,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请求升职,他都上疏弹劾,并且送到司法机关审理。
B.程绍恪尽职守,不畏权贵。他巡抚河南,发现居处在仪封的皇家宗室成为了盗贼,程绍搜罗他们的罪状呈上,结果他们被废入高墙禁锢。
C.程绍直言进谏,举贤荐才。临漳百姓捡得玉玺,他借此写奏疏希望皇帝不必计较秦玺真伪,应以人才为珍宝,重用贤士,得到皇帝赞许。
D.程绍宦途坎坷,品行高洁。他历任多职,几度沉浮,曾被削职为民,在家二十年;后来看到魏忠贤权势日益嚣张,不予合作,辞官回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遣使采矿河南,绍两疏言宜罢,皆不报。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后人评程绍“志士恒硁硁”,“硁”原义为有力的击石声,“硁硁”,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文章第二段哪些事情可以体现其“恒硁硁”的特点?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景公使庄贾往。穰苴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未及反,遂斩贾,三军振栗。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享士卒。病者皆求行,争奋出赴战。三日后以兵法勒众,皆宾服。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於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景公与诸大夫郊迎。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后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然后行/
B.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然后行/
C.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然后行/
D.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然后行/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是官职名,先秦诸侯国设卿、士、大夫三级,其中大夫级别最低。
B.军正,是古代军队中执法官,掌军事刑法,是我国最早的专职军事法官。
C.三军,春秋大国通常设三军,各国三军名称有别,但都有主将统率的中军。
D.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使,要执符节作为凭证,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受人举荐,临危接受任命。齐国遭受晋国、燕国的入侵,即将灭亡;晏婴举荐司马穰苴,景公接受建议,征召司马穰苴,并任其为将。
B.司马穰苴能力出众,办事思虑周全。晏婴认为他文武双全,举荐给景公;他深知自己出身低微,难以服众,建议景公派宠臣出任监军协助自己。
C.司马穰苴以法治军,严格执行军法。庄贾未按约定时间进入军营,穰苴将其斩首;景公使节驾车入营,他饶恕使者,杀了他的仆从,以严肃军纪。
D.司马穰苴立下战功,因为谗言被罢。他率军收复失地,景公到郊外迎接,尊其为大司马;后因人嫉妒,向景公进谗言,最终被罢免,含恨而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贾素骄贵,以为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②“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5)司马穰苴为什么要杀掉庄贾?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俞谏,字良佐,桐庐人。父荩,举进士,官御史,按江西,治外戚王氏、万氏宗族恣横罪,坐事,谪澧州判官,大筑陂堰,溉田可万顷,累迁郧阳知府。谏举弘治三年进士,授长清知县。正德六年擢右佥都御史,治水苏、杭诸府,修治圩塘,民享其利,寻进右副都御史。八年春,姚源降贼王浩八叛,诏以谏代陈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诸军讨之。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浩八奔据贵溪裴源山,余众复集,连营十里。谏令秩与副使胡世宁、参政吴廷举列屯要害,断其归路。躬乘夜冒雨潜进,大破之,遂擒浩八,其党溃走玉山。谏与江西巡抚任汉复击斩七百余人,余贼奔姚源,谏督廷举等进剿,逼擒之。谏惩金失,一意用兵。东乡贼为金所败乞降,隶世宁,号新兵,而剽掠如故,既惧罪复叛,遣兵讨擒之。副使李情治峻急,众欲叛,畏而不敢发。会主将卒,众遂作乱,杀情等,焚廨舍,谏发兵擒之,乱乃定。言官劾谏及汉,兵部召汉还,命谏兼领巡抚。明年击临川贼,斩其魁。贼踞万山中,称王且八年,遣兵深入,悉就擒,俘斩千七百余人。录功,进谏右都御史,巡抚如故。剧贼徐九龄者,初啸聚建昌、醴源,已,出没江、湖间,积三十年。黄州、德安、九江、安庆、池州、太平咸被其害,谏讨斩之,群盗悉平。后遭劾,十一年召还,遂乞致仕。嘉靖改元,用荐起故官,总督漕运,其秋,召掌都察院事。逾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庄襄。
(节选自《明史·俞谏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B.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C.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D.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遁还江西德兴/以所执官吏为质/求抚于按察使王秩/秩受之为传/送姚源/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被取之士称进士;明清时,举人经过会试及殿试录取后称进士。
B.致仕,即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的辞职归家。
C.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皇帝即位颁布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与一般文人的谥号性质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谏修堤治塘,造福百姓。他任右佥都御史时,治理苏杭一带的水利,修理整治堤堰和塘坝,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B.俞谏行事果敢,有勇有谋。他平定王浩八叛乱时用兵果断,先派人占据要地断其退路,并借助有利时机反败为胜。
C.俞谏以人为鉴,战绩卓著。他注重借鉴别人的得失,在屡次征讨贼人的叛乱中,战功赫赫,甚至因此而提升官职。
D.俞谏担任官职,忠心为君。他进士出身,从长清知县到负责掌管都察院,为官尽责,虽多遭弹劾,终被朝廷重用。
(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躬乘夜冒雨潜进,大破之,遂擒浩八,其党溃走玉山。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5)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坐事,谪澧州判官?
?
?
?
?
?
?
?
?
?坐:因为
②会主将卒,众遂作乱?
?
?
?
?
?
?
?
?会:恰逢
③池州、太平咸被其害?
?
?
?
?
?
?
?
?被:遭受
④非曰能之,愿学焉。?
?
?
?
?
?
?
?
?能:胜任
⑤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
?爱:喜爱
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
?
?
?
?
共:同“供”,供给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
?
?
?
?
?活:活着
⑧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
?
?
?
?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
?
?
?
?
?焉:兼词,从哪里
⑩窃以为大王不取也?
?
?
?
?
?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越国以鄙远?
?
?
?
?
?
?
?
?
?
?鄙:边邑
A.①④⑥⑩
B.②⑦⑧⑩
C.③④⑧⑨
D.②⑤⑥?
参考答案
1.
【答案】
B
D
C
(4)①过些日子请求说:“我既然承担言官的职责,进言不能实行将会坚定地争论,争论严重了会连累陛下,希望能够解除职务。”
②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使我们人口增多,使我们生活安定呢?
(5)①大臣为其求情;②仁宗有所悔悟;③梅尧臣等人写诗赞美。④唐介本人抗言直谏,有忠直之行。
【解答】
(1)“众”作“众皆望介处之”的主语,两者不可断开,故排除A、C两项;“流涕”的主语是“皇帝”,做不了“复幸其第”的主语,故应在“流涕”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2)D项,顿首是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
(3)C项,“同僚们一直支持他”错误。由“独抗言”可知,他并未得到同僚的一直支持。
(4)①不行:不能实行。固:坚定。累:连累。解职:解除职务。
②小人:小百姓。辍:停止。飧:晚饭。饔:早饭。蕃:使繁盛。安:使安定。
(5)由“仁宗怒,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改置英州。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可知这里有三个原因,大臣为其求情,仁宗有所悔悟,梅尧臣等人写诗赞美。由“介与包拯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可知唐介本人抗言直谏,有忠直之行。
2.
【答案】
C
C
B
(4)①义端说:“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
②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解答】
(1)句意: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是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少师”的主语是“辛弃疾”,主语省略,其前应断开,排除B项。“蔡伯坚”作“少师”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项。“决以蓍”的主语是“党怀英和辛弃疾”,其后应断开,“怀英”作“遇坎”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
(2)C项,“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错误,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同为今江苏省南京市。
(3)B项,“任司农寺主簿时”错,应为“任滁州知州时”。
(4)①真相,真正的命相;乃青兕也,判断句;幸,希望。
②谋,谋划;缘,因为;期,料想;何以,以何,拿什么。
3.
【答案】
C
B
C
(4)①皇帝派使者到河南采矿,程绍两次上疏说应当停止,(皇上)都没回复。
②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使用武力不能坚持到底。
(5)①程绍谏言许闻造躲避考核,附会阁臣。
②朝廷议论征用杨应龙,兵部举荐赵世德,都被程绍批驳制止。
③弹劾文选郎杨守峻。
④饶州通判沈榜被贬官,攀附税监潘相得以留任,程绍极言不合法制。
⑤为韩薰之事,程绍谏诤至皇帝发怒。
【解答】
(1)“适在臣疆”意思是正好在臣管辖的疆土上,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除B、D两项;“阙廷”作“进”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
故选C。
(2)B项,本文“夤缘”,与《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中的词义一样。
(3)C项,“得到皇帝赞许”无中生有。由原文“魏忠贤方斥逐耆硕,见之不悦”可知,程绍上奏疏后,只是说到魏忠贤不高兴,没有皇帝的态度。
(4)①采矿河南:省略句,“采矿(于)河南”。疏:动词,上疏。罢:停止。报:回复。
②洎:等到。以:因为。诛:被诛杀。为:成为。
(5)阅读第二段,由“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可知,程绍谏言许闻造躲避考核,附会阁臣;由“廷议征杨应龙,兵部举世德知兵,绍驳止之”可知,朝廷议论征用杨应龙,兵部举荐赵世德,都被程绍批驳制止;由“又劾文选郎杨守峻”可知,程绍弹劾文选郎杨守峻;由“饶州通判沈榜贬官,夤缘税监潘相得留,绍极言非法”可知,饶州通判沈榜被贬官,攀附税监潘相得以留任,程绍极言不合法制;由“山西税使张忠以夏县知县韩薰忤己,奏调之僻地,绍又争之,帝怒,斥为民”可知,为韩薰之事,程绍谏诤至皇帝发怒。以上这几件事中均体现了程绍“恒硁硁”的特点。
4.
【答案】
B
A
A
(4)①庄贾一向骄纵显贵,认为自己做监军,就不是很着急。内外亲属和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
②“军法上,对约定了时刻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
(5)①庄贾恃宠而骄;②庄贾违反军令;③杀掉他在军中立威。
【解答】
(1)“使者大惧”表意完整,穰苴是“曰”的主语,所以应在“大惧”后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马之左骖”是“斩”的宾语,与前文“车之左驸”结构相同,二者之间应该断开,“以徇三军”是说在军中示众,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故选B。
(2)A项,三个级别是卿、大夫、士,大夫为第二级。
(3)A项,文中未体现齐国“即将灭亡”。
(4)①素:平素。一向。以为:认为。亲戚:内外亲属和朋友。
②期:约定。后:迟到。驰:乘马飞奔。
(5)对于司马穰苴杀掉庄贾的原因,从文中“贾素骄贵,以为己为监,不甚急”“‘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遂斩贾,三军振栗”等可以看出,庄贾恃宠而骄,日中没有到达军营,违反了军令,所以司马穰苴按军法将其斩首,维护了军法的威严。
5.
【答案】
C
D
B
(4)①(俞谏)亲自趁夜色冒着雨秘密前进,大败敌人,于是擒获了王浩八,他的同党溃散逃往玉山。
②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5)C
【解答】
(1)“败”“遁”都是独立的谓语动词,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A、B两项;“秩受之”句子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D项,“带有褒扬意义”错误。古代有“褒扬”的谥号,也有带贬义的谥号。
(3)B项,“反败为胜”错误。根据“时浩八众万余,屯浙江开化,为同知伍文定等所败”可知,是乘胜追击。
(4)①躬:亲自。潜:秘密地,偷偷地。溃走:溃散逃跑。
②谨:用作动词。申:申诫,告诫。颁:同“斑”。
(5)①句意为:因事获罪,被贬为澧州判官。坐:因……犯罪。
⑤句意为: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爱:吝惜,舍不得。
⑦句意为: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活:使……活命。
?句意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鄙:动词,使……成为边邑。
故选C。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