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的叙和议
论据的使用
1、论据的叙述:
概括、突出侧重点
2、论据的分析
3、论据的组合
论据分析法
1.因果分析法
2.假设分析法
3.意义分析法
4.比较分析法
5.归纳分析法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含义: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基本格式:
之所以……是因为……
为什么……因为……
正因为如此……所以……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1、论点:自立自强
人必须要自立自强。(论点句)11岁的洪战辉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材料句)
(分析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自立自强,方能收获精彩人生。(结论句)
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他感动了万千国人。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 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常用句式: 如果……就……
假如……就……
倘若……就……
试想……
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注意:
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课内实例:《六国论》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论点:人生需要正确的选择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修改后:
人生需要正确的选择。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课堂练习2.
自信,但不能盲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力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方法三:意义分析法
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 ,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含义:由小见大,可从“效果、价值、影
响等进行高度评价或揭示危害。
标志性词语:“揭示、显示、说明、表明、
传出、道出等……”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论点句)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材料句)智慧的人就是懂得正确舍弃的人。(结论句)
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分析句)
成功需要勤奋和持之以恒。(论点句)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做事从来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最后终于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材料句)
“绳锯木断,滴水穿石”,他的成功揭示(表明、传达等)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勤奋好学,并且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任何人都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分析句)可见,勤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是成功的保证。(结论句)
课堂练习3
在正反两类事例之间通过过渡句进行议论比较,或者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方法四:比较分析法
基本
格式
事例(正)﹢过渡议论﹢事例(反)
事例(正) ﹢事例(反) ﹢比较议论
顽强的意志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论点句)2000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岁“高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虽然一直保持在一流选手的行列之中,但从未拿过一项大满贯赛事冠军。 在2005年的奥网赛场上,比他小7岁的俄罗斯选手达维登科都能教训他一把。(材料句)
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品质和心理起了关键的作用。王义夫因为有了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在下面的几次射击中打出最好的成绩,赢得了金牌。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却因为丧失了意志力,惨败连连,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分析句)
可见,意志力对于成功至关重要。(结论句)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智。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用上面的事例来论证“好集体重用人才”该怎么分析例子呢?
课堂练习4、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分析句)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结论句)
方法五:归纳分析法
含义: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即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论的行文中。这样运用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
思路:列举事例—归纳共性—揭示实质
关键: 一句话概括一则论据;将共性、实质扣住论点
论点:自立自强
“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多不胜数。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自恣、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论据)这些“犬子”们,躺在父辈功勋的温床上,自我放纵,不思进取。他们不懂得,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评析)无论出身如何,我们都要靠自己编织未来。(论点)
罗列事例(虎父犬子)
归纳共性(依靠祖荫)
揭示实质(不懂自立)
“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茶壶为什么跳起来?”这个“疑”是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探求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致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创新和发现需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
方法六:辨证分析法
分析要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通常运用正反分析)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做事从来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最后终于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他的成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勤奋好学,并且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任何人都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相反,假使一个人做什么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那么他永远也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练习
练习一:
论点: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坚持与病魔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①(因果分析法)
为什么贝多芬能完成这样伟大的作品呢?因为他有顽强的意志,正是这顽强的意志让他始终坚持奋斗,最终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②(假设分析法)
如果贝多芬没有顽强的意志,他怎能坚持与病魔斗争,最终创作出《第九交响曲》这么成功的作品呢?
③(意义分析法)
贝多芬凭着顽强的意志坚持与病魔斗争,最终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一个人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奋斗不止,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做一名真正的成功者。
练习二:对下面几则材料先进行简单压缩,再运用归纳分析法写一个议论段。
观点:立志与成才(成功)
1、虽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描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压缩组合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立有坚忍不拔鸿鹄之志。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苏洵,大器晚成,27岁才开始立志发愤就读,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冕,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描画出来,矢志不移,成为明代的著名画家;蒲松龄,立下“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言壮语,终成一代文学大师。
意义分析:
这些人都是……
由此可见/这些例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这就告诉我们:……
练习三:一材多用训练
根据下面给出的论据材料,试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它进行合理剪裁,写出最少四种以上的不同角度的分析。
材料: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曾和魏国将军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感自己的本领不如孙膑,怕他超过自己,就派人将他召到魏国,施以膑刑,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后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杀庞涓.
立意一:
感情影响了理智认知。孙膑之所以抱稀世之才而惨遭膑脚之祸,是因为他太相信他奸诈的师兄庞涓所致,同窗手足之情蒙蔽了他的眼睛,使他无法理智地看到庞涓阴险的用心。
2003年浙江一考生以此为立意用访谈手记的形式写出了高考满分作文《从泪走到血》。
立意二:
嫉妒是杀人的刀。智谋过人的孙膑在与庞涓一同拜师学习时,两人同习兵法,共论天下大事,亲密得如同兄弟,如果按正常的方向发展,他们都会成为叱咤风云的的将才。遗憾的是,心胸狭窄的庞涓却无法容忍师弟比自己聪明,在嫉妒心的作崇下,他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把孙膑骗到魏国,残忍地剜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而他自己最终也难逃兵败自刭的悲剧。
立意三:
轻信他人易受害。聪明如孙膑者,却恰恰忘了一句重要的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他对庞涓有一点戒备之心,如果他意识到轻信他人会有潜在的危险,那么,他便不会陷入庞涓设计的圈套,从而招来被剜髌的大祸。
立意四:
作恶的下一步便是毁灭。庞涓本人是个很有才学的人,但他却把才学用来陷害比他聪明的孙膑,他作恶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在马陵之战中的惨败,是在马陵之战中被孙膑用智谋活活地逼死,是可悲可怜的被毁灭,被耻笑。
立意五:
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孙膑被庞涓骗到魏国被处以膑刑后,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魔掌,而是坚强地抗争,为了生存,他装疯扮傻使庞涓放松了警惕,齐国使者把他带回齐国后,他作为齐国军师在马陵之战中用减灶的计策,让庞涓中计兵败身亡。而孙膑,这一在厄运中站起来的英雄从此扬名天下,著成的《兵法》泽被后世。
其它的角度立意
1、卑鄙与狡诈的开始,就是友谊的终结。
2、其实庞涓也是一个见识广博的人。
(辨证谈妒忌、胸襟等)
3、机智是对话中的辣椒,人生的盐。
4、人要为有对手而高兴,有对手才更有斗志。
5、虚荣心会使人变得失去理智。
6、社会需要良性竞争,切忌伤害别人。
7、一山不容二虎。
8、交友要带眼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