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2 07:0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创设问题。
多媒体出示表格,完成积的计算。
比较两组算式,找出相同的部分和不同部分。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导入新课。
在乘法里面,两个乘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乘数的变化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将两个算式进行对比,什么没有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它会又如何变化的?
2、课件出示三组数字
(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乘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
汇报预测:
①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②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④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
(4)概括规律。
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3.验证规律。
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
(2)交流验证的情况。
4.拓展应用
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乘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
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一个乘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乘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我想从我对教材的理解、预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方法、预设的教学过程以及依据的设计理念这几个方面来说,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乘数不变时,另一个乘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可以较快的进行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更好地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理,为以后学习小数乘法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上好一节课,抓住重难点是关键,依据上述教材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概括规律并能运用规律;难点是灵活运用规律。??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在认真分析教材、学生学情后,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研究问题,发现规律——概括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六、设计理念?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本着数学的教学理念,注重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交流、验证等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在交流中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