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之风》 课件27张PPT 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君子之风》 课件27张PPT 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06:48: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君子之风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与修能。


外在形式
本质纯真朴实
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
子贡: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文质兼美、表里一致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内在的道德修养。
文:文采,经过修饰的,外在的行为表现。
野:粗野、粗鄙,缺乏文采。
史:言辞华丽,有虚伪、浮夸之意义。
文质彬彬:文与质的配合恰当。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本章内容是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
【评析】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
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君子之质
7-6子曰:“志于①道,据于德② ,依于仁,游③于艺④。”
本章讲述孔子教导学生进德修业的方法:(1)先立志
(2)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本质为义、行为合礼、态度谦逊、待人诚信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本章论述君子与小人对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君子:见利思义、重义轻利
小人:见利忘义、重利轻义
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孔子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让你作二者不可得兼的选择。你选择‘义”还是“利”呢?其实,你已没有选择,因为你只能做君子,不能做小人。
什么是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于丹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孔子的义利观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只是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
译文: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牺牲生命,成全仁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君子身上具体表现为哪些优秀品质?
有正气、有仁德、好学习
本质为义、行为合礼、态度谦逊、待人诚信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重义轻利
一、何谓君子?
二、做君子
阅读6.11和 7.16两节文字,通晓字词句,并思考:
㈠颜回和孔子两人的生活状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如何?
㈡他们的行动合乎君子的要求吗?为什么?
㈠颜回和孔子两人的生活状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如何?
物质上:贫穷
精神上:快乐
缘何而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浮云”比喻的理解
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
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
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㈡他们的行动合乎君子的要求吗?为什么?
评析: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孔子的第一高徒,颜 回和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个“义”,也就是仁义、道 义。所以,孔子也好,颜回也好,都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 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
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追求 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君子义以为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忘食”
“忘忧”
“忘老”
孔子得到的不是物质的快乐,而是追求“仁”(真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快乐
一生都在快乐中度过
安贫乐道 乐以忘忧
何为君子之道?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内心仁厚、宽和,可以不计较细节与得失,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安静、坦然。
懂得取舍。繁华的时代带给我们迷惑,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内心强大,才会没有烦恼。
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你如何理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6-23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12、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成语: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小人之习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
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一个人的意志若被物质环境支配的话,就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孔子在此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品格?
安贫乐道
(4.9)本章孔子勉励学生要专心致志求道,不为世俗所累。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本章内容是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成语:
患得患失: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老是考虑个人得失。
无所不至:没有不达到的地方。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
孔子认为,一个人对物质、名利过分看重,很难成为真正的君子,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