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楼梦》诗词鉴赏导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红楼梦》诗词鉴赏导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07:1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楼梦》诗词鉴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微课林黛玉诗词《秋窗风雨夕》与分享小组合作学习制作微课,学生初步领会与运用《红楼梦》诗词鉴赏方法。
2.通过与老师共同鉴赏林黛玉的诗《葬花吟》,熟练运用《红楼梦》诗词鉴赏方法。
3.通过合作鉴赏《桃花行》,学会运用《红楼梦》诗词鉴赏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红楼梦》中的诗词独特的鉴赏方法。
学习过程
一、听《枉凝眉》歌曲,进入诗词营造的氛围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课前学习微课林黛玉诗词《秋窗风雨夕》鉴赏方法,交流同学们所做微课,初步运用《红楼梦》诗词鉴赏方法。
附:《秋窗风雨夕》
秋窗风雨夕
林黛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秋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且向秋屏挑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三、师生共同学习《葬花吟》,深入理解与初步运用鉴赏方法
(一)
1、看视频,勾划典型意象和直抒胸臆的诗句,思考抒发了什么情感?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肋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典型意象:
直抒胸臆的典型词句:
情感:
2、诗歌怎样表达情感的?试选一种手法简析。
(二)知人论世悟情
为什么黛玉在众人都在园里张灯结彩庆芒种节的日子里,独自葬花,有什么隐情?
看12集里一段视频。
看出了什么?
阅读《红楼梦》26回中的一段对话,想一想黛玉生活中面临怎样的压力?
凤姐笑道:“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林黛玉抬身就走。宝钗便叫:“颦儿急了,还不回来坐着。走了倒没意思。”
(三)
诗作为《红楼梦》的一部分
,它对小说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主题表达有着怎样的作用?
人物刻画
情节发展
请阅读《红楼梦》27回、28回黛玉吟诵《葬花吟》前后情节,想一想这首诗对整部小说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在《红楼梦》27回写到:
(宝玉)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葬花吟》(略去)。
在《红楼梦》28回写到: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
主题表达
四、运用所学方法鉴赏《桃花行》(70回),运用鉴赏手法。
同学们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自主鉴赏《桃花行》,完成练习。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qiàn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一)诵读入诗知情
融情朗读,勾画典型意象和直抒胸臆的诗句。
典型意象:
直抒胸臆句:
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知人论世悟情
(三)观小说叹深情
该诗对小说人物塑造有什么作用?
人物塑造:
该诗对小说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情节发展: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想一想这首诗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
《红楼梦》70回,“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宝琴让他猜是谁做的,宝玉一猜就中:“自然是潇湘子稿。”宝琴开玩笑地骗他说是自己作的,宝玉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宝琴又用杜工部诗风格多样来证明宝琴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主题表达:
五、课堂小结,升华提升
课后练习
运用所学方法选择一首林黛玉的诗词鉴赏,写一段200字的鉴赏文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