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贺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析题:李凭箜篌引
箜篌:(又称为“坎侯”,“空侯”)
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根弦。
诵读
李
凭
箜
篌
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wā
kōng
hóu
jiāo
yù
jiāo
yǐ
赏析本诗在描写音乐的时候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学习目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颓:颓然,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
吴丝蜀桐:借代,代指质地精良的箜篌
高秋:演奏时间为九月深秋,演奏环境
秋高气爽。
张:演奏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江娥,素女,流云——听众,
描写听众被音乐震撼的反映,从侧面烘托出音乐的美妙。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使用乐器:箜篌
弹奏时间:高秋
弹奏地点:中国(国都)
弹奏者:李凭
思考:前四句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箜篌,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清脆和缓
凄凉欢快
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拟人、通感、比喻)正面描写
比喻
拟人、通感
表现出音乐的起伏变化:
清脆——和缓——
凄凉——欢快
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修辞手法。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借指长安。
融: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紫皇:一语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音乐由人间传到仙界,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天界。
这四句是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
前两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直接描写音乐,表现声音的起伏变化。
后两句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末句“紫皇”一语双关巧妙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了仙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补天的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这两句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逗:引来
问:为什么?不是“下”秋雨呢??
连秋雨都逗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音乐太迷人。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
这便是音乐的力量。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质不眠、露湿寒兔,从侧面反映了李凭箜篌演奏的缠绵动听、余韵无穷。
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六句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活用典故,想像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从侧面烘托出乐曲的美妙。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手法探究】:这首诗如何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的?
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以声写声(比喻)(2)以形写声(通感)
听众的反应
江娥:悲啼洒泪
素女:潸然泪下
紫皇:为音乐所打动
女娲:入迷忘记职守而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神妪: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老鱼,瘦蛟:随音乐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吴刚:倚着桂树,忘记睡眠
寒兔: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不肯离开
云:颓然为之凝滞,俯首啼听
十二门的百姓:陶醉于美妙的乐声中,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不直接描写音乐本身,通过描写听众反应来衬托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
【手法探究】:这首诗如何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的?
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以声写声(比喻)(2)以形写声(通感)
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侧面描写:
①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陌上桑》汉乐府)
②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正面描写: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李凭箜篌引
正面
侧面
玉碎
凤凰叫
芙蓉泣 香兰笑
娥女悲愁
浮云凝滞
皇帝感动
气象万千
女娲入迷
石破天惊
神妪折服
鱼龙起舞
吴刚不眠
玉兔忘归
想象奇特
意象丰富
大胆夸张
(2015浙江)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zhēn,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
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
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zhēn筝。
对着酒垆;
高雅的音乐
百鸟
琵琶有四条弦
音律
演奏者:当垆少年
曲子:雅调
曲子声音:百鸟喧闹
孤凤长鸣
特点:律吕天然
对比衬托:蓁筝难及
侧重正面描写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
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
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
初晴。
他
喜欢
白居易《琵琶行》
清楚、明白
听者感受来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
侧重侧面描写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
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
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
初晴。
他
喜欢
白居易《琵琶行》
清楚、明白
听者感受来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
侧重侧面描写
(2015浙江)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zhēn,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作业
1.背诵、默写整首诗。
2.完成课后第二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