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课件28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课件28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07: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论证的主要方法。
2.讲练结合在听课中明确技法,在训练中掌握技法。
3.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善待生命,对生命有人文关怀。
名人名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奥斯特洛夫斯基
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冰心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罗素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证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则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
例一 论题:善待生命
曹操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畏世俗所累;李白淡薄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者,其生命也将黯淡无光。
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注意:①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②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例二 论题:面对磨难
人生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免不了大大小小的磨难,经受住磨难则能成就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嘲笑中坚持自己志向的人生态度。
注意:
③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叙议结合,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例三 论题:善待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这是保尔对生命审视后的珍视;“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这是蒙田对生命思考后的回答;“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是宗璞沉浸在紫藤萝的繁密花朵的光辉中对生命活力的礼赞;“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这是张晓风对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由衷的感动。有生必有死,生死问题是人类最重大的问题。
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例四 论题:善待生命
他不是陶渊明,他不是隐世而发出“ ”的感慨,他也不是李白,在消极之时发出:“ ”感言,他更不是李清照般“凄凄惨惨戚戚”的伤感。他的开朗豁达,就注定他只会“笑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何不是也在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就要学习苏东坡“ ”的豁达。他有才有志,却受到命运的不公平对待,但他却一直保持开朗的性格,即使是被贬到岭南,也能淡然表示:感谢皇上,调我到岭南吃荔枝,我不走了。那种向上的精神,不也是在善待生命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引证法注意:
①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②要简洁,不宜过多。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③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例五 论题:善待生命
生命是一张白纸,画上笔道,它就让你污浊;喷上香水,它就回报你四溢馨香。生命是一张白纸,撒上尘埃,它就变成荒漠;涂上七彩,它就回赠你一道绚丽的彩虹。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人,手持岁月的丝条,我们在编织着奇迹,要让生命放射灼灼之光,我们一定要学会善待生命。

喻证法
  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注意:
①精选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
②比喻要确切,准确把握喻体和本体的联系,避免生硬做比。
论证手法练习:
2、生命的每一天都是香的。一个人生活在善良里,也就生活在爱里。画家郑板桥在山东当知县时,遇到荒年,他招来远近的饥民修筑城池,供给饭食,以工代赈。同时查封富家粮仓,命令他们煮粥施舍,平价卖米,有胆敢不依令行事者,严厉处置。打击为富不仁的商人,救助了无数饥民。
3、善待生命,我们就要学习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的一生可以如流水般潺潺而过,过不留痕,也可以像太阳般飞速地旋转一圈,却能有所贡献。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为人类,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论证手法练习:
4、生命就像人们手中的一张纸,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一切都由你决定,你必须对自己负责。所以,热爱生命吧!把握好自己的生命,去为此付出,换来美好的生活。
5、法国诗人吕凯特说过:“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许多人是庸庸碌碌,毫无作为地度过一生,但也有人把握住了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分利用了生命,善待了生命。作为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命中并不只有建筑。她文弱多病,却在健康状况日益变坏的情况下强撑着身子从死神手里夺来了十年的时间。在这最后的十年,她参与并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她带领学生抢救景泰蓝,保住了这珍贵的国宝工艺;她承担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的设计......她一直未曾放慢奔波的脚步,直到去世。她51年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但她留给中国的财富却是永恒的。
论证手法练习:
6、有时,生命是渺小的,它就像沙滩上的一粒小沙子,随时可能会被大海冲走:记得2008年5月12日,那残酷无情的地震露出了狰狞的笑容,就像一只血手在瞬时间夺走了数万万汶川同胞脆弱的生命。但是人们并没有向死亡线的狞笑低头,因为他们热爱生命,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知道要好好的活下来,知道明天会更好。
这是在北川县中学搜寻到的遇难者遗体(5月13日摄)。汶川地震造成四川北川县老县城80%、新县城60%以上建筑垮塌……学校的伤亡最令人悲痛!
? 汶川,2008年5月14日,解放军直升机携带救援物资抵达汶川县城附近的山顶。恶劣的环境让救援工作显得极为艰难。军人在灾难中的身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醒目的符号。
? 2008年5月14日,绵竹市金花镇云盖村,一位老人在临时窝棚里搭建床铺。老人孤苦的背影,让人忍不住落泪……
四川都江堰市聚源镇聚源中学救援。脆弱的生命被灾难掩埋,他们在恐惧中无助地呼唤,愿更多的生命走出地狱般的绝望!祈求上天垂怜!
救护人员在汉旺镇武都小学废墟上抢救幸存的小学生。在手拉着手的那一刻,孩子,你还会无助的哭泣吗?
5月13日,在震后的北川县城,武警战士将一名和家人失散的幼童救出。可怜的孩子,在还不懂得苦难的时候,就经历了一次劫后余生。愿他健康成长,以爱心回报救助他的人。
地震灾难中的感动
???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们看到很多牺牲自己,保护他人的感动场景。这种爱,这种不惜牺牲自己保护他人或亲人生命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难以用文字表述的震撼!
  我们患难与共,我们相依为命,我们彼此取暖,我们不离不弃,因为我们永远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常见的论证方法
引证 法
例证法
对比法
喻证法
积累名人名言
1、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 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2、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3、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4、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 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6、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7、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作业:81页写作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