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课件(26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表达交流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课件(26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表达交流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07: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③“表达与交流”之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回顾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定义: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二、引证法
定义:引证法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三、喻证法
定义: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巧喻而理至”,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四、对比法
定义: 就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作用: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结
论证时如果仅仅使用一种方法,有时论述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不妨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和道理分析有机结合。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了解 论据类型
一、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二、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理论以及成语俗语。

合作探究
探讨以下几组材料中论据选择的得失

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为什么?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4、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
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
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第二组: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作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文革时,讨论刘少奇终身开除党籍问题,让大家举起手来,方志敏硬是没举手。会后江青一伙人恶狠狠地问他;你为什么不举手?他回答:做人要有准则的,对不起良心的事我决不干。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
第三组: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有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具备代表性,说服力不强,还有体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第四组:下面是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两段论据,能吸引你吗?为什么?
满清末年,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如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孙中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都没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终于取得了胜利。

中国女排在与世界强手——古巴队的决赛中获得胜利,取得了“三连冠”。这正是在反复较量中,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做到知己知彼,并毫不气馁地奋力拼搏的结果。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四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颖。老生常谈,缺乏时代感。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深受大家欢迎的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的就是学生作文论据陈旧。
选择论据的要求
1.论据能证明论点。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2.论据要真实。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不能有硬伤。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
3.论据要典型。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常用的选例角度有:
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
不同性质(正面、反面),
不同国别(中国、外国),
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等等。
4.论据要新颖,新颖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
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
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用是银子
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
能力提升
讨论下列几组论据的使用的特点和优缺点。

1、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事例: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工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馆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明确:材料符合典型、新颖、确切的要求。
2、论点:学贵有恒
事例: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到十点就关门,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到深夜两点钟。
明确:犯了选例不确切的毛病。论点是“学贵有恒”,例子却是非常刻苦。“刻苦”与“学贵有恒”是两回事。 可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就是说,做什么事只在有恒心,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3、论点:凡事预则立
事例:有的青年工人喜欢凑热闹,看见买英语书的人很多,想想现在学英语挺热门,就也买书来读。但没过几天,觉得没意思了,便改学语文,改学数学,等等。到头来,一样也没学好,倒费了很多钱买书。学习不能没头没脑地东抓西摸,只有缺什么补什么,才能学得有用,学得巩固。
明确:不确切。论点中的“预”,是指做事情要预先估计准确,作好充分准备。而选例是说明做事情一定要目标明确,不能凑热闹。
4、论点:不要轻视小事
引言: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明确:不准确。荀子的话说的是积累的问题,与“不要轻视小事无关”。
明确:张冠李戴。这句话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的。
5、论点:挫折是一种财富
引言:罗素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论据的选择:
1、论据的选择要紧扣论点;
2、论据要准确、可靠;
3、论据要力求新颖;
4、论据要典型。
论据的使用:
1、论据的叙述要简明扼要;
2、论据的叙述要详略得当;
3、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4、叙述论据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
5、要学会分析材料。
课堂总结:
写作训练
以《挫折磨砺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据选择精当丰富,表述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