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创造宣言【统编九上语文最新精品课件 考点落实版】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创造宣言【统编九上语文最新精品课件 考点落实版】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10: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宣言”吗?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
导入新课
“宣言”是什么意思?
宣言:
一是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二是指宣告、声明。
根据“宣言”的义项,大家猜猜陶行知的《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会是什么呢?
了解作者,识记“中伤、鲁钝、豢养、走投无路”等易考词语。
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重点)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重点)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难点)
学习目标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作者简介
出处
《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时间
本文写于1943年,是作者在重庆育才学校做的主题演讲。
意图
当时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本文即是他关于创造教育的重要论述。
背景链接
中伤(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懒惰( ) 烟囱( ) 塑像( )
繁殖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崇拜
字词学习
zhònɡ
dùn
dùn
nuò
huàn
ɡài
duò
cōnɡ
字形易错,区别“儒家”的“儒”。
字形易错,注意不要写成“开头”的“头”。

字音易错。
字词清单
多音字
( )中伤
( )中间

zhònɡ
zhōnɡ
( )监护
( )监生

jiān
jiàn
形近字
溉( )灌溉
概( )大概
慨( )慷慨
ɡài
ɡài
豢( )豢养
誊( )誊抄
誉( )美誉
huàn
ténɡ
kǎi

懦( )懦夫
孺( )妇孺皆知
濡( )相濡以沫
nuò


【口诀记忆法】樵( )夫砍木柴,用心人憔( )悴,坐在礁( )石上。
qiáo
qiáo
jiāo
词语集注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 )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 )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 )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 )
画龙点睛
众叛亲离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记张僧繇(yóu)事。
含贬义。
含贬义。
多用于贬义。
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批驳的观点又有哪些?
作者的观点:我们要创造
批驳的观点
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
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自己太无能不能创造
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课文精讲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提总论点
我们要创造。
证分论点
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先驳后立
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论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发出呼吁
揭示失去创造力的可怕,发出“创造宣言”。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如将教育比喻成雕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
如反驳五种错误观点时采用了大量事例,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如文中引用慧能、歌德和罗丹的话,使说理更透彻,增强了论证效果。
知识点睛
比喻论证
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运用比喻论证,可以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文章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运用的事实论据分别是什么?请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
观点
事实论据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自己太无能
陷入绝境
八大山人在白纸上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画作;飞帝亚斯、米开朗基能用石头雕成不朽的雕像。
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诞生于监牢;雷塞布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肉包铺子中产生平老静。
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都是幼年成才。
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教义。
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取得佛经;哥伦布、莫扎尔特都是在绝境中成就伟业。
第5至11段中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最终提出了什么观点?
这一部分作者旁征博引,运用了古今中外大量事例来驳斥错误认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既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气势充沛。提出的观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13段中“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四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平凡
树苗觉得自己很平常,没有特别之处。
单调
树苗终年在这里,没有任何变化。
不能调换
烦闷
树苗因为觉得自己太“平凡”“单调”而心情不畅快。
动摇
树苗思想动摇,产生了换环境的念头。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排列,反映了树苗心理的变化过程,因此顺序不能调换头。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一两处进行分析。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创造随时随地皆可,人人皆可。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
知识点睛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说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一般可分为呼人和呼物两种形式。
学习本文后,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文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会创造,敢于创造。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创造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皆可创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入手,善于思考,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如提出一个比老师更好的解题思路,把教室环境设计得别具一格,画出一幅富有创意的图画等。
努力学习,积极创造。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一定的知识做基础;创造也不能坐等,需要积极地思考和实践。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善于捕捉创造的机遇,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将来更大的创造打好底子。
有人说,文章前面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后面再举东山樵夫的例子,进一步论述显得有点多余。你怎么看?
多余。文章先提出我们要创造,然后重点讲教育者的创造,再通过批驳错误观点来推出自己的主张,论述已经很完备了,确实不必再举山樵夫的例子。
深入探究
不多余。举东山樵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如果失去了创造力就会很可怕,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先是正面论证要创造,说明什么是创造,我们可以创造,然后从反面论证不创造就会有可怕的后果,顺势呼吁“创造之神!你回来呀!”,提出“创造宣言”。有了东山樵夫的例子,论据更充实,文章更完整,也更切合题意。
创造宣言
提出总论点:我们要创造
教育者的创造
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之人
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批驳错误观点
确立正确观点
错误观点
平凡不能创造
单调不能创造
年幼不能创造
无能不能创造
绝境不能创造
正确观点——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
发出呼吁:要保护和培养创造力
生命不息
创造不止
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地批驳,论述了教育者要有创造意识,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号召教育者创造出真善美的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以获得教育的最大成功。
主旨归纳
1.立驳结合,论据丰富。
文章第5—10段以“有人说”提出五种错误观点,再用典型事例一一进行批驳;第11段立论,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批驳五种错误观点时,作者旁征博引,运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事例及名言古语,论据丰富,批驳有力。
写作特色
2.排比、比喻结合,语言生动有气势。
本文运用了大量排比的修辞手法,如“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排比段,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又如“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繁殖创造之森林”,强调了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这些排比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
还有许多语句运用比喻修辞,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体现出较高的说理艺术。
不愤不启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注释】①愤:心欲求通而未能做到的意思。②悱:口想说而不能说出来的样子。③隅:指方形物体的角。④反:类推。
拓展延伸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力求明白而未能明白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又说不出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对他举出一个角,他不能类推出另外三个角,我就不再教他。”
【启迪】教学中启发学生需要恰当的时机,需要老师熟悉和了解学生,也需要学生的主动思考。如果同学们学习知识时善于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收获。
杨柳枝词(其一)
[唐]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赏析】刘禹锡的《杨柳枝词》共有九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可以说是这组诗的序曲,鲜明地表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革新精神。本着文学必须创新的原则,他向时人提出:“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诗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精神,而且常被那些致力于推陈出新的人们借用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
联系自己在学校,家庭中的生活,谈谈怎样才能发挥创造力,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