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1 09:0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红楼之旅:
展厅一
展厅二
展厅三
展厅四
新文化运动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旧冲突
展厅一
[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希望
中华民国成立
落差
袁世凯独裁复辟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冲突
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袁世凯举行祭天
社会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传入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在知识分子中产生强烈影响。
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
展厅一游览笔记
3.必须启发民智,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
红楼之旅:
展厅一
展厅二
展厅三
展厅四
新文化运动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旧冲突
新意盎然
展厅二
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
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
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 上海
请仔细观察封面图案,你能从中看出陈独秀创办此杂志的用意吗?
时间:1915
创办者:陈独秀
青年 奋斗 爱国
《宽容》
辜鸿铭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口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民主”、“科学”
展厅二游览笔记
红楼之旅:
展厅一
展厅二
展厅三
展厅四
新文化运动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旧冲突
新意盎然
除旧布新
展厅三
[除旧布新]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民主、科学……
新道德、新文学……
前所未有的坚决和彻底……
少年闰土:他(闰土)十一二岁,红润圆脸,颈上套一个银项圈。他叫我“迅哥儿”,是我亲密无间的少年玩伴。
中年闰土:满脸皱纹,眼睛肿大,松树皮一样开裂的手掌。他恭敬的称我“老爷①”,儿时的亲密荡然无存…他对生活不再充满热情而是将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鲁迅《故乡》 ①注:旧社会对有身份地位人的尊称,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
思考:
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怎样的形象?
是什么改变了闰土?
镜头一:
新道德
vs
旧道德
旧 道 德
传统封建礼教
材料研读: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旗帜(口号)
Democracy
Science
赛先生
德先生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民主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科学
思考: 陈独秀认为怎样才能拯救中国?
某日,一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思考:
秀才为什么娶这位姑娘回家?结果为何差点就晕过去了呢?
镜头二:
新文学
vs
旧文学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旧 文 学
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
狂人日记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有力武器
献计献策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文学革命
展厅三游览笔记
红楼之旅:
展厅一
展厅二
展厅三
展厅四
新文化运动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旧冲突
新意盎然
除旧布新
万象更新
展厅四
[万象更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如春雷一般……
惊醒了无数青年……
影响了一代人……
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NEWS
一时间女子逃婚成为时髦,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社会花絮
解放思想,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地位。
材料一: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和张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单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1919年 中国
NEWS
政治新闻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铺垫。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为,并举行示威游行。 ---部编版初中历史
1919年 中国
NEWS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部编版初中历史
李大钊
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说说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不足?
片面性
列举我们熟知的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琴棋书画、中国戏剧、汉字汉语…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共十九大报告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2、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铺垫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展厅四 游览笔记:
新意
新旧
布新
更新





新文化运动
一场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化自信
民族复兴
我们都是,追梦人!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分别有哪些阶级?为救国救民做了怎样的活动?结果怎样?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