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草原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21:2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草 原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描写了这样的画面,作者以“草原”为题,直接点明了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课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重点)
4.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
深情厚谊。(难点)
学习目标
目录
BACKGROUND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WORDS AND PHRASES
第二部分|字词百花
TEXT SCENERY
第三部分|课文风景
EXERCISE NAVIGATION
第四部分|习题导航
EXTRACURRICULAR RELATED
第五部分|课外相关
BACKGROUND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作家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36年发表的《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品之一。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的《茶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杰出的话剧作品之一。其主要作品还有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等。
资料链接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海拉尔河下游,属呼伦贝尔市。1919年设旗。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用毡子做
成的圆顶帐篷可以根据放牧的需要而
移动。
鄂温克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曾分
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1957年,
恢复“鄂温克”的自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
资料链接


内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南部为狭长的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和北部为呼伦贝尔高原、乌珠穆沁盆地、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西部为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高原。
WORDS AND PHRASES
第二部分|字词百花
写字表










词语表


目的地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衣裳
词语表


热乎乎
彩虹
马蹄
礼貌
拘束
举杯
会心
微笑
感人
同音字


tǎn
hóng

wēi



地毯



彩虹



马蹄



细微



坦克



洪水



提纲



威武



袒护
鸿


鸿雁



啼哭



危险



忐忑



宏大



问题



依偎

lè:勾勒 勒索
lēi:勒紧 勒脖子
巧记:勒( lè )索者把他的钱榨得一十二净,他只能勒( lēi )紧裤腰带过苦不堪言的日子。
多音字



①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与“浅”相对。例:深井、深水
② (颜色)重。例:深色、深红
多义字


③ 久、时间长。例:深夜、年深日久
④ 很,十分。例:深知、深信
⑤ (感情)厚。例:深情、深情厚谊
词语释义


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例:乡村的田野一碧千里。
(yí bì qiān lǐ)
一碧千里
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例:暮春的柳叶真可谓翠色欲流啊!
(cuì sè yù liú)
翠色欲流
奇特而美丽。
例:奇丽的塞外风光令人赞叹不已。
(qí lì)
奇丽
回旋,环绕。
例:山间的羊肠小道迂回曲折。
(yū huí)
迂回
从回忆里体会。
例:那部电影真让人回味无穷。
(huí wèi)
回味
(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可以随心所欲地开车行驶。
例:在草原上开车很洒脱。
(sǎ tuō)
洒脱
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例:上语文课时同学们一点也不拘束,都会踊跃发言。
(ju shu)
拘束
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例:这是她第一次登台表演,所以显得有些羞涩。
(xiu se)
羞涩
近义词


奇丽
瑰丽



都有形容词,都有美丽的意思 。
“奇丽”指奇特美丽,偏重于“奇特”。
这首奇丽的小诗让他赞不绝口。

“瑰丽”指异常美丽
如此瑰丽的江边夜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辨析

柔美
柔和

勾勒
勾画

奇丽
瑰丽

回味
体会
反义词



舒服
难受

洒脱
拘束

迂回
笔直

羞涩
大方
词语搭配


笑声(爽朗)
天气(晴朗)
性格(开朗)
天空(明朗)
词语搭配


(瑰丽的)夜景
(美丽的)草原
(秀丽的)风光
(奇丽的)小诗
渲染
①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例:那幅画的渲染手法很见功夫。
② 比喻夸大地形容。
例:这只是一件小事用不着这样大肆渲染。
多义词


热闹
① (景象)繁盛活跃。
例:广场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② 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例:我们准备组织文娱活动,来热闹一下。
多义词


TEXT SCENERY
第三部分|课文风景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
1 草原
本句总述“我”初入草原的感受,两个“那么”和一个“总想”将草原的“清鲜”“明朗”和“我”愉快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作者看到草原的景色后的切身感受。草原辽阔无垠,一片绿色,但并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绿得实在,绿得动人,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用“绣”字连接,更让人觉得草原是一幅鲜活的风景画。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写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中国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丘线条的柔美。“翠色欲流”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句话突出了草原的碧绿、辽阔,小丘的线条柔美,让人赏心悦目。
这里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一望无际、翠色欲流的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有同他一样的心情。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段解
这一自然段定“我们”前往陈巴尔虎旗途中的见闻及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情景。
2
用三个“一百五十里”正面说明草原的辽阔,用“行车十分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侧面衬托草原的辽阔。
将“河”比作“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写出了河的清澈与弯曲回旋的样子,生动形象。
这样写既贴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迎客队伍的壮观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
段解
这一自然段以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再现了主客会面时作者的感受。
3
4
主人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客人,充分表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段解
写蒙古包里的主人盛情款待客人,盛情真挚。
第二部分
(第2-5自然段)写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受到了蒙古族人的热烈与热情款待。重点写了汉族人民与蒙古族人民的友谊。
5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互相倾诉着离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结构图示


《草原》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景色美
联欢话别
人情美
草原美景
静态
动态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特点,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感悟:草原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心驰神往,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好想去草原看看那无垠的碧草、白色的羊群,去感受蒙古族同胞浓浓的民族情谊。
主题思想


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探究:课文一共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了草原的景色美,第二部分写了草原的人情美。不论是景色美还是人情美,所表现的都是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草原景和草原人来展开的,所以本文以“草原”为题。
疑难探究


情景交融。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草原美丽的风光。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体现在字里行间,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赞美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文章最后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样一个句子浓缩了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这句话是文章感情的升华,也点明了文章中心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写作特点


EXERCISE NAVIGATION
第四部分|习题导航
点拨:草原的景色一碧千里,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朗读时要用略带兴奋与惊奇的语气;课文第1自然段以长句为主,因此朗读时要读得连贯而舒展课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因此,要边想象草原的美景边读。
注意抓住各部分所写的内容,按顺序进行背诵。第1自然段可按照“初入草原感受——小丘的美——这种境界里人想做的事情——骏马、大牛的表现”的顺序,一边想象一边背诵。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习题导航


点拨:本题有两个要求,一是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二是从课文中寻找融入了作者感受的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
读,抄写下来。
习题导航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
答案:第一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第二句写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在景中融入感受,突出了草原的特点,营造了优美的气氛,传达出作者惊叹与愉快的感情。
类似的句子有: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答案示例:课文以下地方体现了“蒙汉情深”:1.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2.前来看“我们”的人很多。3.主人盛情款待“我们”。4.饭后联欢,情深谊厚。5.夕阳西下,依依不舍。
示例:爸爸是一名军人,跟我和妈妈相聚的时间很少。记得最近那次送他回部队,火车发车的时间是上午10点,可我早上6点就醒了。在火车站,爸爸检票进站了,我和妈妈站在候车室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爸爸上车了,火车就要开动了,虽然我们已经看不到爸爸的身影,但只要火车没开,我们就不离开,仿佛那火车就成了爸爸。火车走了,我看着妈妈,妈妈看着我,我们默不作声,眼中都满含着泪水。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习题导航


EXTRACURRICULAR RELATED
第五部分|课外相关
知识积累


形容草原辽阔的四字词语
>
一碧千里
一望无际
广袤无垠
知识积累


形容场面热闹的四字词语
>
载歌载舞
欢聚一堂
张灯结彩
人声鼎沸
欢声雷动
欢呼雀跃
知识积累


形容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四字词语
>
情同手足
形影不离
两肋插刀
情深意重
亲密无间
肝胆相照
知识积累


描写草原的诗歌
>
边方春兴
[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
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
知尽关山第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