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和土地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根本。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得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教学课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农民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重点)
3.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并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
言特色。(难点)
学习目标
目录
BACKGROUND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WORDS AND PHRASES
第二部分|字词百花
TEXT SCENERY
第三部分|课文风景
EXTRACURRICULAR RELATED
第四部分|课外相关
BACKGROUND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作家简介
资
料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资料链接
资
料
土地议革运动: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富农占有全国可耕地面积70%~80%的耕地;而占农村人口约9%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只占有全国可耕地面积的20%~30%。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要求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最深入、最广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WORDS AND PHRASES
第二部分|字词百花
同音字
字
词
shùn
shū
zhāo
jiǎn
顺
(
)
顺溜
梳
(
)
梳头
招
(
)
招呼
简
(
)
简直
瞬
(
)
瞬间
书
(
)
书籍
朝
(
)
朝霞
减
(
)
减少
舜
(
)
尧舜
舒
(
)
舒适
昭
(
)
昭雪
茧
(
)
蚕茧
输
(
)
输送
检
(
)
检查
钻
zuān:钻进 钻研
zuàn:钻石
巧记:经过一段时间的钻( cān )研,这种新型钻( shēn )石的特点终于弄清了。
多音字
字
词
词语释义
字
词
土结成的块状物。
(gē da)
疙瘩
不下雨或雨水少的季节,也称旱季。
例:有了新的灌溉技术,旱天粮食也不会减产。
(hàn tiān)
旱天
通畅顺当。
例:你这篇作文写得太不顺溜了,必须修改!
(shùn liu)
顺溜
招引呼唤。
例:他在招呼你,快去看看怎么了?
(zhāo hu)
招呼
本课指把庄稼踩伤。
例:当心,别蹚坏了地里的花草。
(tāng huài)
蹚坏
本课指女儿。
例:他家的两个闺女都在北京工作。
(guī nü)
闺女
近义词
字
词
松散
松软
同
词
例
都是形容词,都疏松、不结实的意思。
“松散”侧重于内在结构。
他写的故事,情节松散,读起来缺少紧张感。
异
“松软”侧重指质地。
这种面包松软可口,适合老年人食用。
辨析
—
温暖
暖和
—
松散
松软
—
舒服
舒适
—
打算
计划
反义词
字
词
—
甜
苦
—
温暖
寒冷
—
松散
板结
—
喜欢
讨厌
词语搭配
字
词
(松散的)组织
(松散的)沙子
(松散的)结构
(松散的)地
TEXT SCENERY
第三部分|课文风景
19 青山不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1
2
2
1
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与获得土地的欣喜。
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3
4
4
3
两个“恨不得”加上“尝一尝”“试一试”,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每一寸”“每一块”写出三黑翻土劳作的干劲与细心。
第一部分
(第1-3自然段)总写获得土地之后对土地的热爱。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5
6
6
5
这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三黑翻、耙过的地的平整,反映了三黑在土地上所下的功夫之大。
把土地比作软床,表明了土地是最好土地,农民是勤劳的农民。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7
8
7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麦籽儿,其实表达的是三黑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
第二部分
(第4-8自然段)写农民三黑翻地、耙地,竭尽全力。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9
10
8
9
这一节承上启下,将写作内容从劳动转入遐想。
蝈蝈儿的叫唤引发了下文的回忆,表明了三黑对自己拥有土地的欣喜。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嘡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11
12
10
运用对比的手法,先写没有土地时“常常挨骂”,再写获得土地后招呼孩子逮蝈蝈儿,写出了作为土地主人的三黑内心的自豪。
段解
通过招呼孩子逮蝈蝈儿,暗示了三黑土地的主人的身份。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13
14
11
这是对获得土地后,农民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的写照。
段解
通过招呼孩子逮蝈蝈儿,暗示了三黑土地的主人的身份。
第三部分
(第9-14自然段)写三黑在劳动之后的遐想。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5
12
篇末点明文章的中心——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表达了翻身后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部分
(第15自然段)总写获得土地之后对土地的热爱。
结构图示
课
文
送公粮、看闺女
荞麦开花、蝈蝈儿叫唤
合伙种地
农民翻身心里甜
劳作
农民热爱土地
翻地、耙地
土地——床
遐想
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三黑和土地》
主题思想
课
文
这首诗歌以质朴的语言,饱满的情感,通过对农民三黑在土地上劳作与遐想的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得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感悟:读了这首诗歌,在感受到三黑满腔喜悦的同时,我深切地理解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理解了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同时,我也明白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实内涵。
疑难探究
课
文
课文为什么要以“三黑和土地”为题?
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的“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以 “三黑和土地”为题,极好地反映了“翻身的人儿”的喜悦,以及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写作特点
课
文
质朴的语言,深厚的情感。
苏金伞是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这首诗歌中也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他的比喻来自简朴的乡间生活,他把土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软床”,他把挚爱土地的农民比作“旱天的鹅”。正是在这质朴的乡土语言之中,把农民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达得淋漓尽致。
EXTRACURRICULAR RELATED
第四部分|课外相关
知识积累
课
外
描写农民的四字词语
>
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
披星戴月
起早贪黑
春种秋收
汗流浃背
知识积累
课
外
热爱土地的名言
>
大地,你是万物之母。
——墨勒阿格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陆贽
知识积累
课
外
小古文
>
重耳流亡(节选)
(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选自《左传》)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不依礼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了他一块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狐偃说:“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叩头表示感谢,把泥块接过来,放到了车上。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