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导学课件34张:10.4.沉与浮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导学课件34张:10.4.沉与浮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21 18:2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流体的力现象
4.沉与浮
-
第十章
一 物体的沉与浮
(1)F浮>G:物体_______,最后处于漂浮状态(F浮′=G)。
(2)F浮=G:物体______________。
(3)F浮[拓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当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当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
新知梳理
上浮
悬浮或漂浮
下沉
二 潜艇与热气球
1.潜艇在水中靠改变___________来实现沉浮。
[注意]潜艇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不变。
[明确]潜艇两侧有水舱,向水舱充水时,潜艇逐渐变重,重力大于浮力,潜艇会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至浮力等于重力时,潜艇______;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重力减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潜艇会______。
新知梳理
自身重力
悬浮
上浮
2.热气球通过加热空气或某些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氦气)以获得较大的浮力升到空中,其自带的加热器可以调节气囊中气体的温度,从而达到控制气球升降的目的。
[提示]现在的热气球一般采用两层气囊,里面的气囊是一个氦气气球,下方安置燃烧器,打开燃烧器,加热两层气囊之间的空气,增大热气球的浮力。所以控制燃烧器火焰大小,就可以增大或减小热气球的浮力,从而控制热气球的升降。
新知梳理
类型一 物体的沉浮条件
应用示例
例1 林红同学用手将一个重30 N、体积为0.004 m3的物体压入水中,松手后,物体会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静止后,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N。(g取10 N/kg)
上浮
30
应用示例
[解析] (1)物体浸没在水中,则V排=V=0.004 m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0.004 m3=40 N;物体的重力为G=30 N,因为F浮>G,所以松手后物体会上浮,静止后将漂浮在水面上。(2)因为物体静止后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浮′=G=30 N。
[方法指导]利用沉浮条件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方法一:通过比较物体密度ρ物与液体密度ρ液的大小,判断物体静止时的最终状态,从而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应用示例
应用示例
步骤一“计算”:算p物与p液
p物与p液已知
步骤三“分析”:根据静止时的最终状态进行受力分析
步骤二“判断”:通过比较p物与p液,判断出物体静止时的最终状态
p物与p液未知,分析题意,通过计算得出p物与p液
p液> p物,漂浮;
p液= p物,悬浮;
p液< p物,沉底
漂浮, F浮 = G物;
悬浮, F浮 = G物;
沉底, F浮 =G物-FN
注:ρ物必须是实心物体的密度或物体的平均密度。
方法二:通过比较物体的重力G物与浸没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的大小,判断物体静止时的最终状态,从而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应用示例
应用示例
步骤一“假设”:假设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计算出F浮'
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则V排=V物,根据公式F浮=p液gV排,计算出F浮'的大小
步骤三“分析”:根据物体静止时的最终状态进行受力分析,计算物体所受的实际浮力F浮
步骤二“判断”: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物体静止时的最终状态
F浮'> G物,漂浮;
F浮' = G物,悬浮;
F浮' < G物,沉底
漂浮, F浮 = G物;悬浮, F浮 = G物;
沉底, F浮 = G物-FN
应用示例
例2 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液面上,如图10-4-1所示,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10-4-2中的(  )
D
图10-4-1
图10-4-2
应用示例
[解析]鸡蛋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这一阶段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增加保持不变,鸡蛋逐渐下沉,当鸡蛋浸没后,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随着盐水密度减小,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减小,但不会减小到零。
应用示例
[方法指导]动态浮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变动为静判断浮力大小变化:把鸡蛋下沉的过程转化为静态的几幅图片,再进行分析(如图10 -4 -3所示)。
图10 -4 -3
应用示例
图①②中,鸡蛋漂浮,F浮=G蛋,F浮不变;图③④中,鸡蛋逐渐下沉,由于V排=V蛋,故V排保持不变,但ρ液一直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F浮变小,但不会减小为零。故整个过程,鸡蛋所受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最后接近于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但不为零。
类型二 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例3 如图10-4-4所示是一艘潜艇在水中上浮和下潜的情景,潜艇是依靠改变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其中图_____的潜艇正在水中上浮;这两种情景中,潜艇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
(选填“>”“<”或“=”)F乙。
应用示例
   
自身重力


图10-4-4
应用示例
[解析] (1)潜艇是通过改变水舱中水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2)要使潜水艇上浮,应使潜艇所受的浮力大于潜艇的重力,所以水舱中水较少时潜艇上浮,故图甲为上浮时的情景。
(3)由甲、乙两种情景可知,潜艇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潜艇的体积,由于潜艇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潜艇所受的浮力不变。
[易错警示]潜艇浸没在水中,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沉,潜艇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实际上,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受到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
应用示例
例4 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后的情形如图10-4-5所示,则(  )
A.甲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
B.乙液体的密度大
C.乙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
D.甲液体的密度大
应用示例
   
D
图10-4-5
应用示例
[解析]因同一密度计的重力不变,且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均漂浮,所以,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甲液体的体积小于排开乙液体的体积,由F浮=ρ液gV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故D正确。
[方法指导]密度计原理
应用示例
漂浮
静止
二力平衡
F浮=G密度计
同一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其重力G密度计不变,则密度计所受浮力F浮不变。根据F浮=
ρ液gV排可知,V排越大, ρ液越小
类型三 和沉浮条件相关的计算
例5 如图10-4-6所示,体积为750 cm3、密度为0.6×103 kg/m3的实心匀质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求:(g取10 N/kg)
(1)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2)此时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3)要使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至少需要多大的力向下压木块。
应用示例
   
图10-4-6
应用示例
   
应用示例
   
[方法指导]利用物体漂浮、悬浮求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方法
应用示例
   
状态
找等量关系
扩展、求解
漂浮或悬浮
F浮=ρ液gV排; G物= m物g= ρ物gV物
F浮=G物
ρ液gV排= ρ物gV物
课堂小结
沉与浮
轮船
漂浮:F浮=G( ρ液> ρ物)
上浮:F浮> G( ρ液> ρ物)
沉浮条件
应用
做成空心,增大排水量,增大浮力
悬浮:F浮= G( ρ液= ρ物)
下沉:F浮< G( ρ液 < ρ物)
潜艇
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热气球
减小内部气体的密度,从而上升
1.将物体放入水中,有四种现象(物体在水面下上浮或下沉),请你将下表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课堂反馈
现象
受力情况
密度关系
V排与V物关系
上浮
F浮>G物
ρ水>ρ物
V排=V物
下沉
悬浮
漂浮
F浮<G物
ρ水<ρ物
V排=V物
F浮=G物
ρ水=ρ物
V排=V物
F浮=G物
ρ水>ρ物
V排<V物
2.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16-1所示。则这4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课堂反馈
A
图16-1
[解析] 4个小球的体积相同,由图可知,V甲排<V乙排<V丙排=V丁排,由F浮=ρ液gV排可得:F甲浮<F乙浮<F丙浮=F丁浮。
课堂反馈
3.如图16-2所示,鸡蛋沉在水底,林红同学向水中陆续加盐,并轻轻搅拌,鸡蛋将(  )
A.下沉,浮力不变
B.上浮,浮力不变
C.下沉,浮力变小
D.上浮,浮力变大
课堂反馈
D
[解析]向水中加盐,水的密度增大,鸡蛋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鸡蛋受到水的浮力增大,当鸡蛋受到的水的浮力大于自重时,鸡蛋将上浮。
课堂反馈
4.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于水面将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课堂反馈
变大
     
不变
上浮
[解析]货轮装上货物后,船身会下沉,排开水的体积V排变大,由F浮=ρ液gV排可得,船受到水的浮力变大;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仍然漂浮,船受到的浮力F浮=G,船受到的重力不变,故船受到的浮力不变;ρ河水<ρ海水,由F浮=ρ液gV排可得,排开海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河水的体积,船将上浮一些。
课堂反馈
5.潜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实现的;如图16-3所示,潜艇在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课堂反馈
自身重力
     
不变
图16-3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