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作文专题《审题与立意》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中考作文专题《审题与立意》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15:2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在作文的时候只有正确的理解题意,并能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偏题”“跑题”。
审题与立意
人教版九上语文作文系列训练
示标引学
1.掌握命题作文题的审题要求与方法。
2.掌握立意的要求及能力,并能在写作中得以运用。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包括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字数等各方面的要求。
如何“审题”?
一、审导语,明方向。
二、审标题,明题意。
三、审要求,明范围。
1.审导语,明方向。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湖北荆州卷)
自然之香(一缕幽香承载着一段美好的回忆)
食物之香(舌尖上的美味与人情的缠绕)
亲情之香(我们的生命在爱的河流中长青)
书 之 香(一本好书浸润一个灵魂)
生活之香(平淡中见真情,细微处嗅芬芳)
人格之香(人性如花,芳香永驻)……
2.审标题,明题意。
请以“终于有悟”为题写一篇文章。(泰州姜堰区)
“终于”文章要写无悟——有悟的过程,也就是“如何悟出”的。
“悟” 文章要明确写出悟到了什么道理,有一定的思想性。
3.审要求,明范围。
请以“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中的“你”,可以是生活中某个人,可以是一本书或书中某个人物;②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来写作;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规定了叙述视角,必须是考生自己,而不是去写他人的生活。
规定了写作对象,这里的“你”不能理解成“音乐”、“旅行”“绘画”等。
二、何谓“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明末清初)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即中心思想。立意的高下,直接关系到一篇作文的优劣。 “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思想健康”是好文章的必备条件,真正上档次的文章还必须做到“立意深刻新颖”。
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立意”的要领
一、正确积极
三、深刻新颖
二、鲜明集中
正确:准确、全面揭示客观规律;要切题。
积极:肯定真善美,批评假恶丑。
鲜明:有明确的情感倾向。
集中:聚焦观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深刻:有深度,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新颖:立意独到,有自己的见解与感受。
1.抓住“正确”不放松
文章立意首先要考虑“正确”。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所以,在考场写作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按照辩证法观点客观公正地分析事物,反映事物。绝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映偏激的思想。
2.主旨鲜明求“集中”
一篇文章的主旨要求鲜明集中,感情倾向明确,告诉读者你赞美什么,批评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向往什么,憧憬什么,热爱什么……总之,要集中笔力,不蔓不枝,;要旗帜鲜明,观点明确,突出主旨。
3.人无我有求“新颖”
所谓新颖,新颖是提出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给人新的启迪、新的感受。即文章要有独到的见解,克服陈旧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发人所未发之言。
一句话:老生常谈不谈,人云亦云不云。
4.纵向开掘求“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立意”的又一重要要求。一篇文章光是做到立意正确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要想获取高分,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实质,由单向到多向。面对考题,你的第一意识往往是浅层的感性认识,只是对文题的简单认识,这种浅层的认识无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所以,面对考题,你必须纵深思考,深入挖掘,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者说法上向深层掘进。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作文题:长学问了
(一)抓题眼
这道题目,看似简单,但细细推敲,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注意。该题由“长”“学问”“了”三个词组成,要写好这篇作文,就要抓住这几个词语,首先要正确理解“长”这个字,它应该包含多方面意思,比如“成长、增长、增加、拓展、拓宽、扩大、提高……”,可以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变化,可以是人的知识结构上的完善,可以是人视野的拓宽或延展,也可以是一个人能力的提升……。关键是从积极方面写出某人的变化。“学问”一词,可谓包罗万象,它可以是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但更主要的应该还是指“知识”“学识”等,从这个方面来讲,那些使我们增加知识的人、事、物、情、理,皆可入文。“了”这个助词,也不要忽视,它一般是指事情已经过去了,“学问”已经获得了,那些发挥想象、畅想明天的习作往往就不符合要求了。
同学们要认真思考“是什么(是谁)”“为什么”“怎么样(办)”这三个问题。“是什么”使“谁”长学问了,尽量去写“是什么”使“我”长学问了,此文的选材是多元化、多角度的,只要是从正面写自己的学问有所增加的都可以。我们可以从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中选材,家庭中父母的教导、自己的实践与体验,尤其是疫情期间,蜗居在家,对你的思想、情感有积极影响的人或事,都是很好的素材。学校中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合唱,哪怕是平时的点滴小事都可以去写;也可以放眼到更广阔的自然、社会中选材,可以写去旅游途中时的所见之物、所赏之景、所遇之人,拥抱了自然,又增长了学问;还可以写阅读中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思想认识等。
(二)明对象
通过前后扩充的方法,找出对象,确定写作范围与内容。
“为什么就长学问了”,这多少带有一定思辨色彩,提醒考生不要简单地停留于叙事上,要尽量在过程中或文章最后,辅以恰当的议论抒情,不仅要让读者知其然,还要让人知其所以然。是让你理解了牵挂、学会了感激、懂得了感恩,还是令你明白了要反思、反省、感悟……这样去思考立意自然会深刻一些,文章也就丰满一些。如果不注意思考,就可能使自己的作文变得肤浅而平庸,没了内涵和深度。看似简单的作文题,要真能写出佳作来,功夫还是在平时。
    
  有这样几种思路,能写出新意来:
  1.可以把目光投向大自然,于诗意的人生旅途中,发现山川风物,探寻大自然奥秘,体验领悟到一些理趣哲思,从而凸显自己学问的增加。
  2.可以把目光投向自我生命成长领域,在感受成长的艰辛与快乐中,表达自己所获得的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3.可以把目光投向社会,发现社会中的亮点,如世态人情,风俗习惯等
  
  有这样几种思路,能写出新意来:
  4.可以把目光投向茫茫书海,展现考生的阅读历程,抒发对书籍的痴迷之情,表达书籍伴中一些“学问”的是如何伴我成长的。
5.可以把目光投向精神领域,感受人间真、善、美。从人们平凡、悠然、闲适的生活景象中挖掘内涵,可以把目光聚焦于那些平凡而又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身上人性的光辉,往往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感受人间平凡生活的美好。而这些思想认识的提升,其实都是我们难得的“学问”。
佳作欣赏
长学问了
那年暑假,到表哥家玩,表哥家有座老宅子,成天关着门,神秘兮兮的,那扇门却让了长了学问。
青苔生于不起眼的墙角边,覆盖着潮湿的裸露,青叶始衰,秋风瑟过,天空灰却。我站在锈迹斑斑的大门前,敲门还是不敲,不知所措。
敲开门,里面会有什么呢?奇形怪状的虫子,奄奄一息的老人还是飘渺的白色不知名的物体?一时间电视剧里上演的恐怖画面争先恐后地蜂拥而出。我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几步,全身绷紧。忽地一声凄厉的猫叫凭空响起,我尖叫一声,撒开腿,调了头没命地狂奔,耳边尽是呼呼作响的风声。
回到家,我仍然是惊魂未定。可偏偏还是按捺不住心头的好奇,怎么办呢?对了,找个人陪我去不就好了。于是,我把主意打到了表哥身上。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表哥终于挪动了脚步。
铁门前。
我心有余悸地躲在表哥身后,紧紧地攥着表哥的衣角。他回头看了看被我拽得又皱又湿的衣服,无奈地瞪了我一眼,嘴里仍然不忘戏弄我:“我说,你不会是吓得内分泌系统失调了吧?”“你难道当你自己是抽水马桶么?”我不甘示弱地回击。表哥闻言,一把拉住我,另一只手拍打铁门。哐当一声,铁门被推开了,原来铁门没有锁。我抱着旁边的柱子,怎么也不肯松手。表哥没有办法,一个人走了进去,霎时只剩下我一个。我觉得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索性一头跑了进去。
“啪啪”两声,灯光乍泻,我胆战心惊地睁开眼,原来是废物储藏室啊。我看着一脸坏笑的哥哥,随手拿起一本书岔开话题:“这不是我一直找不到的书吗?”
时光流转,光阴偷换,渐渐开始懂得曾一度认为的劫难原本是成长的氧气,不可避免的磕磕碰碰不过是换一种方式的短暂休憩,未来的路依旧绵长遥远,也依旧光怪陆离。有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止住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结果被永远隔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其实,有时候,稍微用力推一下,门就打开了!要记得勇敢地敲开面前的每一扇门,这扇门的背后可能是一头青面獠牙的怪物,也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圣诞老人。
渴望飞翔就别去想风的方向,向往蓝天就不要迷恋花的芬芳。坚定地举起右手,敲开面前的门。不给自己设限,人生就没有无法敲开的大门。
佳作欣赏
长学问了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它的含义是指学问如同一把精致的弓,才能好比箭,只有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才能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威力。但要想拥有丰富的见识,唯一的方法只有阅读。
《三国演义》是举世闻名的小说,它的出现甚至震惊了中国文学史,更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的百年风云,述说了魏、吴、蜀国中的斗争。在广阔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派的战争场面,既有描绘,又有情节。作者在书中加入了兵法三十六计,不但有美色计、苦肉计、空城计,又融入趁火打劫、隔岸光火、激将法、草船借箭……使文章的枯燥变得生动有趣了。
其中关羽的单刀赴宴更是让人敬佩不已。那次,关羽为了荆州之事只身过江,与鲁肃会面,虽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但鲁肃还是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索还荆州。关羽开始时以饮酒莫谈国事为由将话题叉开,哪料鲁肃步步紧逼;关羽只好以刘备继承汉家土地作为理由,可刀铃却铮铮直响。周仓插话:“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抵赖之言,毫不掩饰。关羽于是变色而起,从周仓手中夺过大刀,假装怒叱道:“这是国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给我退出!”明叱周仓,实在鲁肃!接着,关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亲热之中又带有几分杀气:“今天饮酒,我已经醉了,莫要再提荆州之事,担心我这刀伤了故旧之情。改日我再请到荆州赴会,再作商议。”鲁肃被他一提,挣脱不得,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兴叹。到了船边,关公才放了鲁肃,拱手道谢而别。鲁肃如疾如醉,半晌才缓过气来。
《三国演义》不仅内容巧妙,人物也是活灵活现:有百发百中的黄忠,疑心病稍重的曹操,箭法高超的赵子龙,神医扁鹊…… 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深情投入,才使得文章受到大家喜爱,也支持大家多多观赏。 这是,我又想起了那句话:“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只有养成阅读习惯,才能增长见识,学成本领。通过阅读,我是不是长学问了,也开眼界了,亲爱的朋友,你也行动起来吧!
小结:好的立意的确立
1.立意的准确来自正确的审题。
2.立意的新颖来自紧跟时代 ,不断充实自我 ,保持思想新鲜 ,思维习惯不停在常规思维。
3.立意的深刻来自“理趣”或“情趣”。
①从文章中升华出一种哲理,给人以启示。
②能用小的故事、情感唤起大家的共鸣。
课堂小结
审题,就是给写作指明方向,明确选材的边界。
立意,就是要赋予作文一双有灵魂的眼睛。
请以“长学问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业布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