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捉迷藏 版本 (人音版)
课程
作者
课时 1课时 类型 唱歌课
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是3/4拍,F宫调式,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结构。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充满童趣,也表现儿童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非常喜欢,但是这首歌曲速度稍快,附点八分音符频繁出现,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进入中年级阶段、生活范围和认知能力有一定基础 ,体验感受与探索音乐的能力增强。但由于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我将以活泼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基础和拓展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歌曲充满童真幻想的色彩以及换了活泼的情绪,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律动、模仿、演唱、创编等活动中,认识附点节奏和感受三拍子强弱规律及律动感。
知识与技能:用打击乐器伴奏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用轻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捉迷藏》。 难点:能够掌握付点节奏节拍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填词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活动1导入 一:组织教学
学生踏着《捉迷藏》的音乐跟随老师律动进入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这四个娃娃图片表示什么?
这四个娃娃分别代表一年四季,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四季娃娃会不会有一天碰到一起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师生随音乐律动进入课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上课的兴趣。春夏秋冬四个可爱的娃娃形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几个提问,引发学生学习的渴望。
※片段课开始
活动2新课教学
< 看一看 >
同学们一起模仿老师的舞步动一动吧。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舞步重音在第几拍?
根据舞步特点讲解三拍强弱规律,感受圆舞曲特征。
设计意图:用舞步直观的表现出三拍子的圆舞曲的韵律感特征。并为学生能流畅的唱好强弱弱的节奏感打好基础。
< 听一听 >
3、附点节奏学习
(1)听听老师演唱的两段旋律,那一段旋律更俏皮,更加活泼。
②
(2)导出附点节奏型并用柯达伊节奏语言来辅助学习。
(让我们的音乐更俏皮的这个节奏就是附点节奏,请跟老师一起来用柯达伊语言学一学这个节奏型吧)
(3)发声练习
(4)聆听歌曲,出示歌曲中附点节奏,标记出来
设计意图:运用柯达伊节奏语言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节奏特点。并融入到歌词中训练,为准确的演唱做准备。
< 划一划>
4、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旋律线一起听一听音乐吧。
5、观察旋律线,看一看相同颜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
6、再次聆听全曲,学生画出旋律线。
设计意图:利用旋律线的走向,学生在聆听、画旋律线、演唱等感受中,更准确的常准歌曲。
< 动一动 >
7、看看我们的旋律线除了有相同的,还有一些是陡陡的山坡要我们爬一爬,同学们找一找那个山坡最陡峭。
8、找出重点句难句学习。用字母谱和柯达伊手势辅助教学
(1):固定LA-DO 、SOL-DO的音高。
(2):柯达伊手势副主唱旋律。
(3);加入歌词唱一唱。
设计意图:用字母普和柯达伊手势辅助,淡化跨度大,更准确的唱准音高。
9、张口默唱全曲,。
10、跟教师伴奏试唱第一段歌词。
活动3 拓展延伸 自由创编
分组创编歌词。
(1):独立自创编歌词创编,教师巡视。
(2):组内分享,选出大家最喜欢的在课堂展示,教师进行评价。
(3):组内找出最好的一个创编歌词,在班内分享。
2、 为歌曲配伴奏。
(1):运用废旧水瓶,饼干桶制作打击乐器。用打响舌,响指等肢体打击乐器伴奏。
(2):运用制作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分小组,多种形式表演。
活动4 课堂小结
作业要求
教学评价
教学拓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