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1 14: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
1. 20世纪90年代初,实现统一的国家是 ( )
A.南斯拉夫 B.德国 C.朝鲜 D.苏联
?
2.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戈尔巴乔夫着手进行了改革,改革之初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 )
A.经济方面 B.政治方面 C.文化方面 D.政权问题
?
3. 在20世纪70年代的某国的商店内和农副产品市场上出现了顾客不用排长队,便能购买到价廉物美商品的场面,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此处的“某国”是(???)
A.苏联 B.捷克斯洛伐克 C.匈牙利 D.南斯拉夫
?
4. 如图“柏林墙”坍塌,反映了德国历史的变迁。你认为它出现的背景是

A.雅尔塔会议 B.两极格局形成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
5.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 ? )
A.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或重工业上
B.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
C.缺乏正确的理论、周密的计划和必要的试验
D.没有改变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
6.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 ? )
A.匈牙利 B.波兰 C.捷克斯洛伐克 D.罗马尼亚
?
7. 亚历山大二世、列宁、赫鲁晓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对当时而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准确的是( )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赫鲁晓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8. 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 ? ? ? )
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 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
?
9. 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的事件( )
①东欧剧变
②美国衰落
③西欧崩溃
④苏联解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0. 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 ? )
A.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
1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东欧发生巨变,变化的实质是( )
A.政治体制的变革 B.共产党失去政权
C.对外政策的调整 D.社会制度的变化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新中国提供重要支持的国家是(? ? ? ? )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德国
?
13. 20世纪50年代,苏联及大多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C.匈牙利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4. 东欧剧变的原因不包括( )
A.高度集中的体制 B.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
C.改革措施不当 D.共产党丧失政权
?
15. 填入下表横线处的应是( )
______最高领导人
在任期限
______________
1953年?1964年
勃列日涅夫
1964年?1982年
安德罗波夫
1982年?1984年
A.美国????罗斯福 B.苏俄????列宁
C.苏俄????赫鲁晓夫 D.苏联????赫鲁晓夫
?
16. 据统计,1990—1991年苏联经济年均下降近9.5%,其中在1991年下降了15%。造成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形势严重恶化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7. 下图反映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全球冷战局面。下列国家中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是(? ? ? ? )
①保加利亚
②匈牙利
③联邦德国
④中国
⑤捷克斯洛伐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18. 1990年,苏共中央通过文件,提出争取在苏联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确立国际主义和全人类价值”。这一文件通过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烈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
19. 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东德)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 ? ? )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
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
?
20.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③无政府状态蔓延,国家权力分散
④苏联解体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21. 近代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下面是李老师围绕“大国崛起”的主题,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思维导图﹣﹣阐述英国发展】

(1)根据下列思维导图,以“资本主义发展”为主线,阐述英国崛起的历程。
任务二【情景再现﹣﹣解释美国现象】

(2)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下面的社会景象,你能从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安娜曾是衣食无忧的美国“南方丽人”,大萧条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时她还在念大学三年级。圣诞节回家却发现家里一无所有。她被迫加入了妇女就业大军的行列,最后她在一个新政机构﹣﹣土木工程署(罗斯福政府创办的“以工代赈”机构)求得一职,主要负责了解教助者是否处于贫困状态之中,比如“你有车吗?”“你家里有人工作吗?”当安娜奔走各地验证信息的准确性时,她被眼前的惨状震撼了,她深深体会到了一种无助,为自己能为申请求助者填写一张食品救助单而悲哀。有朋友指责安娜过于多愁善感,他们觉得穷人尤其是黑人不识好歹,生活卑微是罪有应得。安娜不得不竭力为新政辩解,她在大萧条期间的经历使其对政府在解决国家的贫穷和不幸时的种种努力心存感澈。
任务三【阶段划分﹣﹣探讨苏联兴衰】

(3)根据下面年代尺的阶段提示,用史实说明苏俄(联)探索道路中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
任务四【图片展示﹣﹣畅谈中国复兴】

(4)下面这些图片反映了我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成就?谈谈你的感悟。
?
22.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请列举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
?
23. 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永恒主题。请回答下列关于改革的问题:
(1)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这场改革有何重要意义?列举中国古代史上有类似意义的改革一例。

(2)举一例使亚洲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

(3)在应对重大经济危机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改革是什么?

(4)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首先对其进行改革的是谁?谁的改革又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5)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哪一改革行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24. 观察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所在的国家
B.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的主要国家

(2)根据图片,指出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
25.
(1)看图1,你能说出此人是谁吗?他哪一年上台?后来接替他的又是谁?

(2)他上台后进行了改革,结果怎样?你能说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吗?

(3)看图2,你能说出该图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
26.
探究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变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材料二:北约与其他国际组织国家成员数目的比较表
名称
数量(国)
三国协约(1907年)
英国、法国、俄国
三国同盟(1882年)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轴心国同盟(1940年)
德国、意大利、日本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
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
材料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1)材料一中20世纪90年代“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是哪些史实导致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约成员国数目与过去的国际组织相比有何显著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北约成立的原因。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后来的发展方向却完全不同,这不禁启迪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究竟该怎么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问题一:材料一中字母A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新中国成立的作用有何相似之处?材料一中字母B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有何相同作用?
问题二: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是受何影响?重点发展重工业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国在哪一时期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问题三: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问题四: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次会议之后?为了不犯“颠覆性错误”,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做?
?
2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在斯大林模式的推动下,经济获得了一定发展,力量日益壮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导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苏联及东欧各国纷纷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挫折。
【强行纳入模式】
材料一?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力量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尝试突破模式】
材料二?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材料三
材料四? ?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模式导致挫折】
材料五? ? 由于经济停滞,商品长期匮乏,供应紧张,当时的波兰处于严重困境。……波兰政局的动荡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紧随其后,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先后发生动乱,并最后结束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材料六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东欧一些国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受到苏联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旧时代”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3)材料三中漫画寓意是什么?该漫画反映的史实与苏联谁的改革有直接关系?

(4)材料四中的“他”指谁?“他”是如何“摆弄这个国家”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和材料六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实质是什么?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从中获得的认识是什么?
?
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题。
材料一? 1933年3月……罗斯福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要求企业接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子制定公平竟争法规, 以防止盲目竟争引起生产过剩。…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来整顿银行秩序。…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国家支出达350化美元。
(1)答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材料二? 1928-1937 年间,苏联建立了拉机、汽车、飞机制以及化エ、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苏联全国好比一个纯一的“大エ厂”,而企业就像大エ厂中的一个个生厂车间”,国民经济的整个生产、交换和分配,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2)根据材料概括此时苏联经济发展的地位以及政策措施,并说明其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3)1991年,苏联命运如何?你能说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吗?
?
3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8年,苏联的市场上90%以上的食品、服装和鞋脱销,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
材料二: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苏共党员由19487822人降至16516100人,足足减少了290万人,更不用说发展新党员。如在切良斯克地区,1986年有6000人入党,1989年为750人,1990年81人,1991年仅有4人。到199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5车间党组织、12的党小组或解散、或停止了活动。苏共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2)有人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B
2.A
3.C
4.C
5.D
6.A
7.A
8.C
9.C
10.B
11.D
12.C
13.C
14.D
15.D
16.D
17.C
18.C
19.C
20.A

2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此后,英国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殖民扩张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原材料和市场等条件;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土木工程署具有确认求助者是否贫困的职能;当时的美国依然存在对黑人的歧视;安娜对新政持肯定态度;“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的措施之一;美国政府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了新政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1918﹣1920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1921年,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28﹣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这些史实说明苏俄探索的成功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制定恰当的政策。1941﹣1945年,摒弃意识形态的不同,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合作,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这说明团结合作是解决危机的重要方式之一。1945﹣1991年,美苏对峙,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导致苏联解体。 教训: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
国防(军事)、外交(经济)、科技;中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我国主办的外交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风采;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2.形成:华约的成立;结束:苏联解体.
23.(1)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商鞅变法.
(2)明治维新.
(3)罗斯福新政.
(4)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5)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24.两极世界格局。
25.赫鲁晓夫。1953年。勃列日涅夫。
改革失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局面,进行经济改革,在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又转向政治改革,结果逐渐放弃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各加盟共和国的分裂倾向加剧,最后终致苏联解体。(言之有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此答案)

26.(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数量明显增多。
为实现防卫协作;捍卫资本主义民主阵营,防御苏联;马歇尔计划的构成部分;美国冷战政策的推动。
27.问题一:①俄国十月革命;②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③三大改造的完成;④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问题二:①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②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③一五计划(或第一个五年计划).
问题三:①没有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③苏联解体.
问题四: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8.(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建立了“经互会”,并利用这一组织将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2)“旧时代”指的是斯大林模式。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3)苏联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勃列日涅夫。
(4)戈尔巴乔夫。
首先实施加速经济改革方案,效果不佳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化”和“政治多元化”。
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斯大林模式导致政治、经济出现严重的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
认识: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29.(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整顿银行调整工业以工代赈;特点:国家干预和指导
(2)工业生产居欧洲首位两个五年计划;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
30.苏联解体原因:综合国力衰退,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共产党在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失去了威信.
不对.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