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地球的公转分类集训—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地球的公转分类集训—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重难点优化与提高(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2 20:59:44

文档简介

4.3
地球的公转
考点目录
考点一、判断地球的公转与公转的现象
考点二、绕日运动模型与四季变化
考点三、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习题训练:
考点一、判断地球的公转与公转的现象
1.(2020七上·江北期末)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
C.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的公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2.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是匀速的????????????B.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公转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3.下面四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从自我介绍中能判断来自热带的同学是(???

A.“我来自四季分明的大草原…”
B.“我最爱的活动是冬天打雪仗、滑雪…”
C.“我喜欢家乡的大海,喜欢那大片的橡胶林…”
D.“我的家乡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
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据此完成(1)~(3)题。
(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宁波市____。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2)当北京时间为5月14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5月14日7: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A.地球公转
B.洋流运动
C.地球自转
D.大气运动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北京市处于____。
A.暮春
B.盛夏
C.晚秋
D.初冬
5.(2020七下·长兴期末)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一圈约24小时、公转一圈约365天(1年)。根据地球运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图一表示地球的公转,图二表示地球的自转,图一中的________?点与图二光照情况相吻合。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正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图二中的①地——我们这里终年寒冷,每年总有段时间看不到太阳
B.图二中的②地——我们这里终年炎热,有时阳光会直射井底
C.图二中的③地——我们这里3、4月份春暖花开,景色宜人
(3)我们生活在北半球,仿照A时刻描述,图中方框内B时刻的描述是:________。
6.(2020七下·柯桥期末)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给了地球光亮和温暖,更给了地球生命维持所需的能量。
(1)除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________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000万千米,而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
(3)太阳光需穿透地球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如果
地球大气层消失,会出现
??
(选填字母)。
A.日出、日落都延迟
B.日出、日落都提前
C.日出提前、日落延迟
D.日出延迟、日落提前
考点二、绕日运动模型与四季变化
1.2017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说法正确是(?
)
A.月相是上弦月???????????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2.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宁波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宁波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图甲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乙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4.(2020七上·江北期末)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请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上A、B、C、D四个位置时地球正处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填空:
(1)当日地球位置接近________(填序号)。
(2)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________(填字母)。
5.(2020七上·浙江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11日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年会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
A.A~B段
B.B~C段
C.A~B段
D.B~C段
(2)论坛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宁波昼短夜长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上的箭头表示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是________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北极圈内有________现象。当地球由D转至A时,山东省的白昼将变_______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由于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澳大利亚是________季。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地区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_变化。
7.(2019七下·椒江期末)下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春节为2019年2月5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图1的_________。
A.A点~B点之间
B.B点~C点之间
C.C点~D点之间
D.D点~A点之间
(2)图3中的甲、乙、丙、丁是全年不同季节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的图像,夏至日正午时分,图2中的学校旗杆影子与图3中的________所示最相似。
(3)图4所示现象在我们椒江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昼短夜长
考点三、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假如在夏至日正午12:00,小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宁波万达广场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竹竿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
A.两地杆影一样长??B.宁波的长,北京的短???C.北京的长,宁波的短????D.不一定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为北半球的(???
)
A.春分到秋分???B.秋分到次年春分???C.冬至到次年夏至??D.夏至到冬至
3.北回归线地带由于其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四大古文明,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居民一年可以观测到(??)
A.没有太阳直射现象??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D.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4.(2020七上·浙江期末)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A.春分②????B.夏至①????C.秋分②????D.冬至③
5.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B.昼夜等分??C.南半球昼长夜短???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6.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正确的是(??
)
A.国庆节、元旦、劳动节???????????B.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元旦、国庆节、劳动节???????????D.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7.(2020七下·吴兴期中)某地全年12个月的白昼和黑夜时间统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地属________半球,5月份该地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2)该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
8.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北半球昼最________,夜最________,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_,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________;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北半球昼最________,夜最________,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_,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________。
9.(2020七下·萧山期末)读昼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丁两地中,正值白天的是________;丙应该是正值________(填“日落”或“日出”)。
(2)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便产生了________?(填“昼夜交替”或“昼夜”)现象。
(3)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季。
(4)据图Ⅱ,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________(选填“冬至”、“夏至”)的楼影来计算。
10.(2020七下·吴兴期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⑴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⑵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
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________。
⑶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________。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________。
⑷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________。
⑸交流成果4.3
地球的公转
考点目录
考点一、判断地球的公转与公转的现象
考点二、绕日运动模型与四季变化
考点三、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习题训练:
考点一、判断地球的公转与公转的现象
1.(2020七上·江北期末)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
C.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的公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B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A、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B符合题意;
C、地球的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的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D不符合题意。
2.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是匀速的????????????B.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公转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B
【解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AB、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的过程中,同时围绕着太阳公转,其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运动,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不是匀速的,有快有慢;故A错误,B正确;
C、地球自转一周如果以遥远处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话是一个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的话就是一个太阳日,同样公转过程中,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周期不同,有恒星年和回归年之分;
D、如果只公转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不过昼夜交替一次的周期是一年;
3.下面四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从自我介绍中能判断来自热带的同学是(???

A.“我来自四季分明的大草原…”
B.“我最爱的活动是冬天打雪仗、滑雪…”
C.“我喜欢家乡的大海,喜欢那大片的橡胶林…”
D.“我的家乡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
【答案】C
【解析】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A.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故不符合题意;B.热带地区终年高温,打雪仗、滑雪等活动很少,故不符合题意;C.热带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临海较近,适合橡胶树生长.故符合题意;D.亚热带地区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故不符合题意。
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据此完成(1)~(3)题。
(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宁波市____。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2)当北京时间为5月14日20:00时,纽约(西五区)为5月14日7: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A.地球公转
B.洋流运动
C.地球自转
D.大气运动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北京市处于____。
A.暮春
B.盛夏
C.晚秋
D.初冬
【答案】(1)A
(2)C
(3)A
【解析】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长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短于黑夜,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日期为2017年5月14至15日,是春分日(3月22日)以后,夏至日不到,故白昼长于黑夜,A符合题意。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
(3)5月14日是春分日(3月22日)以后,夏至日不到,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
5.(2020七下·长兴期末)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一圈约24小时、公转一圈约365天(1年)。根据地球运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图一表示地球的公转,图二表示地球的自转,图一中的________?点与图二光照情况相吻合。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正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图二中的①地——我们这里终年寒冷,每年总有段时间看不到太阳
B.图二中的②地——我们这里终年炎热,有时阳光会直射井底
C.图二中的③地——我们这里3、4月份春暖花开,景色宜人
(3)我们生活在北半球,仿照A时刻描述,图中方框内B时刻的描述是:________。
【答案】(1)B
(2)AB
(3)此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析】(1)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解答】(1)图二中北极圈恰好处于极昼,南极圈恰好处于极夜,此时太阳直射点恰好在北回归线上;图一中A位置为春分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B位置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图一中的B点与图二光照情况相吻合。
(2)A、图二中的①地在北极圈以内,纬度高终年寒冷,此地一年中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故说法正确。
B、图二中的②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处于热带位置,这里终年炎热,存在太阳直射情况,所以有时阳光会直射井底,故说法正确。
C、图二中的③地处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3、4月份恰好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应该是秋季,所以不会出现春暖花开的情形,故说法错误。
(3)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B位置为夏至,即此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6.(2020七下·柯桥期末)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给了地球光亮和温暖,更给了地球生命维持所需的能量。
(1)除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________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000万千米,而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
(3)太阳光需穿透地球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如果
地球大气层消失,会出现
??
(选填字母)。
A.日出、日落都延迟
B.日出、日落都提前
C.日出提前、日落延迟
D.日出延迟、日落提前
【答案】(1)水星、金星
(2)t=s/v=1.5×1011m/(3×108m/s)=500s
(3)D
【解析】(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金星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
?
?
(2)t=s/v=1.5×1011m/(3×108m/s)=500s。
(3)由于存在大气层,阳光射入大气层的时候会发生折射,导致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阳光就可以照到地球上某些地方,所以如果不存在大气层,会导致日出推迟,日落提前,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二、绕日运动模型与四季变化
1.2017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说法正确是(?
)
A.月相是上弦月???????????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答案】A
【解析】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为春分(3月22日)或秋分日(9月22日)。
A、每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A符合题意;
B、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B不符合题意;
C、地球运行到图中和之间,C不符合题意;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2.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宁波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宁波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解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北半球昼变长即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时,从冬至日——夏至日,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
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C符合题意。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宁波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3.图甲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乙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2)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乙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答案】(1)B
(2)A
【解析】从地球公转产生的昼长夜短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切入解题。
(1)读图可知,太阳一直在地平线以上,故该观察站一直处于白昼时期
(2)6月15日至16日位于春分(3月21日)以后,夏至之前(6月22日),更接近于夏至日,读图可知,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夏至。
4.(2020七上·江北期末)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请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上A、B、C、D四个位置时地球正处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填空:
(1)当日地球位置接近________(填序号)。
(2)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③
(2)昼短夜长
(3)AC
【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着陆内蒙古,这天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而D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所以当日地球位置接近③。
(2)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当天宁波市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
(3)AC位置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是全球昼夜平分日。
5.(2020七上·浙江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11日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年会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
A.A~B段
B.B~C段
C.A~B段
D.B~C段
(2)论坛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宁波昼短夜长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B
【解析】(1)从图中得知,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因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4月8日~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段。
(2)4月份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宁波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树影越来越短,南极地区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解答】(1)地球运行到A处时节气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地球运行到B处时节气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年会举行时间是4月8~11日,所以位于A~B段,A选项正确。
故选A
(2)①宁波昼短夜长,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这段时间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应该是昼长夜短,错误;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影子最短,正确;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逐渐往北移说明正确;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春分至夏至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出现极夜,范围逐渐增大,错误。
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上的箭头表示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是________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北极圈内有________现象。当地球由D转至A时,山东省的白昼将变_______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由于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澳大利亚是________季。
(4)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地区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_变化。
【答案】(1)倾斜;地球自转方向;逆
(2)北回归线;极昼;短;减少
(3)夏
(4)四季
【解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1)由图可知,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上的箭头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
(2)C位置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处于极昼;D位置是秋分,A位置是冬至,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减少;
(3)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半球处于夏季,而澳大利亚属于南半球;
(4)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7.(2019七下·椒江期末)下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今年春节为2019年2月5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图1的_________。
A.A点~B点之间
B.B点~C点之间
C.C点~D点之间
D.D点~A点之间
(2)图3中的甲、乙、丙、丁是全年不同季节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的图像,夏至日正午时分,图2中的学校旗杆影子与图3中的________所示最相似。
(3)图4所示现象在我们椒江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昼短夜长
【答案】(1)D
(2)丁
(3)D
【解析】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1)
2019年2月5日,处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即在冬至和春分之间,而图1中D点是冬至,A点春分;故D符合题意;
(2)夏至日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物体的影子是最短的时候,即丁符合;
(3)由图4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南半球是夏季,而北半球是冬季,
椒江处于北半球,冬季时昼短夜长;故D符合;
考点三、太阳直射点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假如在夏至日正午12:00,小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宁波万达广场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竹竿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
A.两地杆影一样长??B.宁波的长,北京的短???C.北京的长,宁波的短????D.不一定
【答案】C
【解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海距北回归线近,该城市的太阳高度比北京大,所以宁波的影子短,北京的影子长,C符合题意。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为北半球的(???
)
A.春分到秋分???B.秋分到次年春分???C.冬至到次年夏至??D.夏至到冬至
【答案】C
【解析】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的时间有两天:春分日和秋分日,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北向南移动。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C符合题意。
3.北回归线地带由于其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四大古文明,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居民一年可以观测到(??)
A.没有太阳直射现象??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D.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D
【解析】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为冬至日,直射赤道为春分或秋分。
生活在北回归线上的居民一年可以观测到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因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年只有一次,D符合题意。
4.(2020七上·浙江期末)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A.春分②????B.夏至①????C.秋分②????D.冬至③
【答案】B
【解析】1、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时影子越短,高度越小时影子越长。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极递减。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所在位置与直射点纬度相差越大时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解答】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夏至①符合条件,B选项正确。
5.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B.昼夜等分??C.南半球昼长夜短???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答案】B
【解析】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是极圈,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当太阳直射C点时,就是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符合题意。
6.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正确的是(??
)
A.国庆节、元旦、劳动节???????????B.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元旦、国庆节、劳动节???????????D.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答案】D
【解析】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都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夏至日(6月22日),春分日(3月22日)。
①代表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因此①为元旦,②代表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而劳动节为5月1日,因此②表示的是劳动节,③代表的是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而国庆节为10月1日,因此③表示的是国庆节,D符合题意。
7.(2020七下·吴兴期中)某地全年12个月的白昼和黑夜时间统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地属________半球,5月份该地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2)该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
【答案】(1)北;昼长夜短(2)北回归线
【解析】1、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使地球不同地区出现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
2、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解答】(1)图中3月份到9月份是昼长夜短,可判断该地属北半球。由图可知5月份时该地白昼15小时左右,所以是昼长夜短;
(2)该地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8.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北半球昼最________,夜最________,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_,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________;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北半球昼最________,夜最________,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_,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________。
【答案】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解析】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长;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短。
9.(2020七下·萧山期末)读昼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丁两地中,正值白天的是________;丙应该是正值________(填“日落”或“日出”)。
(2)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便产生了________?(填“昼夜交替”或“昼夜”)现象。
(3)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季。
(4)据图Ⅱ,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________(选填“冬至”、“夏至”)的楼影来计算。
【答案】(1)甲;日出
(2)昼夜交替
(3)夏
(4)冬至
【解析】(1)太阳光线与地面的相切线就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2)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3)当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4)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1)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故甲、丁两地中,正值白天的是甲,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相切线就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据图示可知,此时丙地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时刻。
(2)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图中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故北半球为夏季。
(4)据图Ⅱ,冬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其影子最长,照射进房屋内的面积最大,所以两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确定。
10.(2020七下·吴兴期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⑴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⑵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
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________。
⑶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________。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________。
⑷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________。
⑸交流成果。
【答案】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解析】1、由现象一与假设一的例子,可以由现象二得出假设二;
2、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有规律的发生变化。太阳高度最大是直射点处90?,向南北两极递减。一年中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解答】由上面的举例可知,假设二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要证明物体
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可以通过测量
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由证据一的表达可知,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