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2 10: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信息窗3.
教材分析:
该信息窗主要是通过呈现树林医生啄木鸟、喜鹊和黄鹂为树木捉害虫的情景,探究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和“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通过对该信息窗的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借助纸条或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建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模型思想,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该信息窗包含“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两方面的教学内容,所以在课时安排上计划用2课时进行讲授。《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初步掌握了利用线段图分析题意,找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题意找数量关系的学习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数量之间比多少的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重视学生的直观操作,切实理解“啄木鸟比黄鹂少捉12只”的含义。通过课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几”、“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几”的对比小练习,强化线段图在理解题意时的作用。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然而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通过“以形助数”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相对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利用图形的直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借助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和“形”之间的关系正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写的诗一样:“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啄木鸟比黄鹂少捉12只”这句话,初步理解“谁比谁少几”的含义;再通过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感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简便性;最后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的小练习建构“数量之间比多少”的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数形结合”这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分析“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建构“数量之间的比多少”的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投影。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那么老师来考考大家,你知道谁是森林里的歌唱家吗?(黄鹂)
树木医生是谁呢?(啄木鸟)
师:是的,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悦耳的声音,还保卫着我们的树木,被称为树木小卫士。
探究新知
(呈现主题图)
寻找数学信息
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啄木鸟比黄鹂少捉了12只。
反复读题,初步理解“啄木鸟比黄鹂少捉12只”的含义。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线段图理解含义。
学生代表展示解说线段图的含义。
教师板演。
寻找数量关系
啄木鸟捉的只数=黄鹂的捉的-少的12只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巩固练习
画一画
师:同学们,被誉为“和平使者”之称的鸽子和“长寿象征”的丹顶鹤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道题目,你们会吗?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
学生代表展示交流
教师课件演示
寻找数量关系式
学生独立解决
说一说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丹顶鹤一分钟能扇动翅膀240次,那么你知道丹顶鹤的身高是多少吗?(学生交流——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看图自编信息。
学生说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解决
想一想,比一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谁少几的数是多少”,那么这几道题你能快速的告诉老师结果吗?
一个数比15少7,这个数是( )。
比15多7的数是( )。
15比7多( )。
师:同学们,这里面都有数字7,但是他们表达的含义一样吗?(学生交流——教师结合线段图讲解)
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交流)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形结合”。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语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还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方法的简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