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借助摆纸条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色、蓝色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谁想跟老师交朋友啊?请你上来,请其他同学以我和他(她)为素材,用“比”说一句话……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咱班同学的嘴上功夫很棒,下面我再试试同学们的手上功夫如何?试一试,看,这是几?(3)
请同学们比老师多伸2个手指头,快!第一个伸出的是他,看对不对?你怎么知道是对的?把老师的手指和他的手指一一对应摆摆看,你发现了什么?(生用自己的话说发现。)
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今天想不想跟老师共同学习,上一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呀?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比赛呀,今天森林王国要举行一场捉虫大赛,想不想随老师一起去看一下?快来吧。
呀,比赛已经开始了,大家快看一看比赛的选手有几位?它们是谁?比赛非常激烈,鸟儿们都在全力以赴。很快,比赛结果出来了。
生读:黄鹂捉了146只虫子。
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
啄木鸟比黄鹂少捉12只。
师:这个偷懒的裁判没有告诉我们比赛选手的最后成绩。到底谁是冠军呢?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谁说得对呢?为什么没有计算就知道了冠军的得主了呢 ?
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刚才喜鹊和啄木鸟的捉虫数量都是和谁比较的?(黄鹂)喜鹊比黄鹂捉的多,啄木鸟比黄鹂捉的少,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问题”。(板书课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用贴纸条的办法来更清晰地了解掌握其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读题,教师提问:喜鹊捉虫的只数与谁有关?
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红条表示黄鹂捉虫的只数,黄条表示喜鹊捉虫的只数。21网21
喜鹊的纸条要比黄鹂的怎么样?说明还要长,因为多38只虫子。
146只
黄鹂:
多38只
喜鹊:
┞ ——————有 ?只 ——————————┫
喜鹊的捉虫数量可以分为两部分,左边的部分是和黄鹂捉的同样多的部分,也是146只,右边的部分表示喜鹊比黄鹂多捉的38只。求喜鹊捉虫的只数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合起来用加法。谁来列出算式?
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一名学生列竖式计算结果。
计算出了喜鹊捉虫的只数,下面我们来解决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谁来把这个问题完整地读一读?下面到了你来做的环节。请同学们通过贴纸条的办法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操作,说出数字含义,并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完成题目。
146只
黄鹂:
少12只
啄木鸟
┟—————有?只—————— ┨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是不是会解决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了呢?
四、评测练习
1、
2、
3、刚才我们认识了三位捉虫能手,其实在动物界还有很多的田园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
1:青蛙爸爸捉了多少只害虫? 2:青蛙宝宝捉了多少只害虫?
生读题,独立完成后指名解答。
五、拓展延伸(逆向思维题)
让我们再去看看捉蚊子的高手,蜻蜓在干什么呢?
为什么有个“多”字还用减法?
小结:不能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要认真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到底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三位捉虫能手,还学习了解决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的实际问题”,认识了田园小卫士——青蛙一家,他们都是人类的朋友,
有了他们,大自然的生物才能更安全、更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他们!)其实,在生活当中,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发现,并利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它!好吗?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