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5 第三单元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word版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知识梳理5 第三单元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word版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1 14:4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三单元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复习要点:
1、知人论世; 2、文本研读; 3、深入探究; 4、理解主旨。

知人论世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抗疟英雄——屠呦呦
  生平: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中国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成就: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围BBC “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2020年3月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代表作品:《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2、屠呦呦获奖感言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员的屠呦呦成为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温提取的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成分,屠呦呦团队最终在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本文便是屠呦呦获奖时的演讲稿。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平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有学者描述平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多维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简单与复杂,与我们所选择的空间维数有关。在一维空间中,只能容纳点和线的运动;在一个二维空间中,有面的存在;只有三维空间,才允许有运动的立体物。这立体的存在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物体。但三维空间并不是可以容纳一切的,有些更高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三维空间的框架所能容纳的。即使加上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也还是有一些现象不能说明。

研读“引言(获奖感言)”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1.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2、文中说“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请对这句话进行简要分析。
【明确】句子使用了类比的方法。作者以青蒿素的发现和人们熟知的奎宁的发现进行类比,说明青蒿素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医药学,突出了中医对人类的贡献,并引出下文对中医作用的介绍和国际合作的呼吁。
研读“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2.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①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 写“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③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3.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查找文献”工作为屠呦呦团队的研究起到了哪些作用?
①屠呦呦及其带领的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查找的文献包括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②由原来的加热提取方式改为低温提取方式,以保存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这是屠呦呦及其团队查找文献寻求到的答案。
研读“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以下文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明确】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具体的数字让发现青蒿素的艰难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人们更加了解科研工作者研发新药物的不易,也更能表现屠呦呦等科学家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精神。
研读“从分子到药物”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4.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① 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② 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③ 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研读“影响世界”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5.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
明确:
谈及对传播青蒿素的贡献时,肯定其他报告引起的“热烈反响”,不片面强调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反映了作者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研读“发展与超越”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6.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明确:
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①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② 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④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7、请简要分析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
  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明确】“广泛”表示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上的应用范围之广,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疗法的认可程度之大;“减轻”是作者留有余地的说法,避免了说词的绝对化,这使用词更加准确而严密。
8.“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从文中可以找到哪些依据?
明确: ①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②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而且,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③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
研读“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9.屠呦呦为什么会这么推崇中医以及传统医学呢?请大家仔细阅读文章,到文章里找一找依据。
明确:①青蒿素属于中医药。 ②作者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其中尤以中国传统文献《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帮助最大
③青蒿素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白血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生物药理学等都受益于中医药)。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
1.鲤鱼“科学家”们会“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掩盖自己的无知”。这是个比喻句,它是来比喻什么的?
作者用这句话比喻我们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一些未知的东西,往往采用类似的方法,说明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肤浅和错误的。
2.第13段中,“这种记忆”指什么?为什么会“温暖如春”?
“这种记忆”指“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说它“温暖如春”,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便被爱因斯坦的故事迷住了,阅读他的书,是为了寻找答案,童年的作者对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并享受到了求知带来的无穷乐趣。
3.爱因斯坦是作者迷恋崇拜的对象,这里作者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你认为是否合适?为什么?
合适。因为这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在孩子眼中,谋杀故事无疑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在此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更能突出爱因斯坦的故事对作者的强大吸引力,所以合适。
4.第13段中“这一秘密”指什么?“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这一秘密”指爱因斯坦的故事留给作者的悬念: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他把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一句话概括:爱因斯坦一生研究的究竟是什么问题。“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幽默:为了弄清自己想要弄清楚的爱因斯坦所关心的“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内在规律”,作者“不得已”要做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要探索宇宙的本质,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自己为了追求真理,再艰辛也要奋斗下去。所以,这句话表现了一位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的执着精神和坚强意志。
5.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这认识说明了什么?
其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②“它们为睡莲能够自己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③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鲤鱼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④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鲤鱼们却认为是“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了它们的“自然规律
这一认识说明了“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①人类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我们就“拒绝承认”。②“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③“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他们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6.文中作者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其“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本文的重点是童年两件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象,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者求知的热情,又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童年有两件事大大丰富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他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这两件事给他的启示:大胆地想象、怀疑和猜测,不要故步自封,兴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但要到达成功的彼岸离不了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
7.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启迪?
科学是建立在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的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心和恒心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深 入 探 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①在获奖感言部分,介绍个人经历,并提出中医药学的价值和意义,突出主题。
②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研究的过程和遭遇的困难,表现屠呦呦及团队克服困难时的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
③介绍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凸显传统中医药学对世界科学和人民的意义,呈现青蒿素的贡献,展示科学精神。
④再次强调中医药学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彰显、突出文章主题。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②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清楚,让读者一目了然。
(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3【语言探究】 赏析文本的准确用词
文章标题为“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我们知道,青蒿素是人类的一个重大发现,作者为什么说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明确】此处用词准确而严谨。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确实是“一小步”,因为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疾病之一;“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骄傲自满,这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本文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揭示出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一小步”将青蒿素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客观定位,既满含民族自豪感,又对人类征服疾病的艰巨历程进行了理性判断。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主题鲜明突出。
②从听众的角度来看,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
但是在保证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语言特点
使用了一些专业术语,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科学严谨,又朴实无华。
结构上:抓住要点,言简意赅
语言中饱含深情,在世界面前不忘彰显中医药学的贡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有家国担当精神。
理 解 主 旨
【主题探究】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中,在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重
点说明了什么?由此看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屠呦呦重点说明了中草药对自己研发青蒿素的重大作用及其贡献。由此可见屠呦呦对中草药的情有独钟,对中国医药学的热爱,同时,这亦展现了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从《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看,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依靠的是什么?请对此进行概括。
【点拨】
(1)对中草药的好奇心; (2)深厚的医学知识;
(3)强烈的研究动力;
(4)对精妙的有关人性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领悟;
(5)青蒿素研究团队的精诚合作;
(6)顽强的毅力;
(7)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于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主旨:
通过对童年的两件趣事的回忆,用生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自己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心路历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之路。这启示读者: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有想象力和实验精神等基本素质。
通过两位科学家的科学历程、除了上述科学品质,你还能分析出哪些思维方式?
如:在遇到科研瓶颈时,科学家能够突破困境、突破认知极限的关键是什么?
发现与创造背后的思维方式
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习近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