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促织
变形记
促织
蒲松龄
01 知人论世
第六单元 促织
山东淄州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2岁得贡生。
一生主要是作幕宾、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充分体会到中下社会的疾苦。
“月桂凄冷霜天高”
“烟波万里一身遥”
关于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落第自勉联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 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聊斋”作者的书斋名,“志异”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的丑恶,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关于《聊斋志异》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的题材
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
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
③揭露黑暗现实的。
如:《席方平》《胭脂》《促织》
其他名篇目。主要以故事的神秘性成名。
《聊斋》的影视改编: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出现了根据该小说原本改编的影视剧,约有70多个版本。?
此外,还有大量根据原著单篇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如《阴阳判官》《花姑子》《龙飞相公》《白秋练》《鬼妹》《连琐》《侠女》《香玉》《阿绣》《画皮》《聊斋狐仙》《非狐外传》《捉妖记》等。
02
读文,研读文本
合作
学习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征虫
觅虫
卜虫
得虫
失虫
化虫
斗虫
献虫
故事情节
读课文一、二段,概括故事背景
用一个字概括故事起因:
戏
天子玩游戏的特点:
偶
官员的生存状态:
媚
对下层人的态度:
责
关于隐喻
隐喻,修辞学术语,指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引申方式。
关于成名
性格特点:
人生变化:
概括境况:
为人迂讷
不中岁,薄产累进
闷
第一层隐喻:“惟思自尽”
这个故事的一开头已经构成了一种隐喻,隐喻一种善良的人在被官府盯上以后,他就死定了。人是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尤其是善良的人,封建专制的背景之下,寓意善良的人更容易被人控制,恶人反而自由更大。
官员
成名
滑黠
读课文三、四段,体味人物悲喜
讨论:成名的儿子有没有可能不以跳井的方式躲过一劫?
慈母形象的变异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第二层隐喻:
在专制奴役的背景下,谁都可能成为牺牲品!正所谓,天网恢恢也!不过是这张网不是法网,而是皇权之网,在皇权的网罗之下,人的生存困境正表现为:无辜受害,在劫难逃。
体味小说的本质,不能仅仅停留于故事。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小说研究的不是现实, 而是研究存在,是对存在意义的探索。”
中国古代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但是都不能成为文学名著,我们的社会天天都在发生《悲惨世界》一样的故事,却没有一本《悲惨世界》那样的名著,原因就在于哲学上达不到名著的高度。
体味《促织》的深层价值。
黄宗羲《原君》: “掠天下之财物,奉一人之淫乐”。
虫
人
天子的游戏:
第三层隐喻:
整个社会陷入互相奴役的循环
皇帝玩人,人又在玩虫,互相循环,所以在专制奴役的背景下,人只是手段,虫是目的,人权不如虫权,人虫共舞,人虫共同被游戏,连皇帝也在被下官游戏,整个社会陷入互相。欺骗、互为奴役的循环之中,谁都是受害者。
内外诸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
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平时漫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嘉庆)
人变为虫的荒诞性
毕加索 “艺术就是谎言,是让我们认识真理、接近真理的谎言!”
伟大的艺术似乎都荒诞不经:
联系卡夫卡《变形记》
故事的虚假→文化的真实
结尾的氛围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躐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似为喜剧,实为悲剧。
封建统治者娱乐的喜剧
广大悲苦百姓的悲剧
岁征民间 倾数家产 征促织
无所赔偿 忧闷欲死
劣弱不中 惟思自尽 抓促织
问卜得图 隐中胸怀
扶杖冥搜 举家庆贺 得促织
发盆扑毙 大惊怒索
儿死于井 抢呼欲绝 毙促织
忽闻虫鸣 喜而捕之
跃落襟袖 喜而收之 获促织
直龁敌领 大骇大喜
叮鸡不释 成益惊喜 试促织
无出其右 上大嘉悦 献促织
成子复归 自言化身 言促织
官贪吏虐 贴妇卖儿 评促织
天子跬步 皆关民命
促 织
起因
|
|
开端
|
|
发展
|
|
|
|
|
高潮
|
|
|
|
结局
|
尾声
|
评论
悲
喜
悲中
有喜
化悲
为喜
故事情节
云谲波诡变态中,
癫狂世相与人同。
天地万物归戏赏,
人命起伏皆随虫。
变形记
卡夫卡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名篇欣赏
01 知人论世
第六单元 变形记
卡夫卡(1883年-1924),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卡夫卡开创了现代主义之一的象征手法,其小说相当数量的短篇本质上是智慧寓言,无需探求寓意,仅仅是智慧的一种形式。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
表现主义大师
【了解卡夫卡】
卡夫卡的作品文笔明净而想象奇特,常用寓言体。寓意丰富而晦涩。
他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
卡夫卡被许多20世纪文学流派追奉为先驱。有一个词语,即卡夫卡式的,就是用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里那样离奇的现象。
作品特点及影响
【了解卡夫卡】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现代派文学】
《变形记》内容梗概:
? 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变形记》创作背景:
?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02
读文,研读文本
合作
学习
一个人变甲虫的故事
第一部分(1-7段):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8-13段):格里高尔的甲虫生活。(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第三部分(14-29段):甲虫格里高尔凄然死去。(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阅读课文,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思+议+展+评
4、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
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
①丑陋——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1
②笨拙——他本来可以利用胳膊和手坐起来,但现在取代它们的是许多条小细腿。它们不停地做着许多动作,控制不住。……9
他想先将身体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还从未看见过、也想象不出现在的下半身成了什么样子,只觉得它笨重得很难移动。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到最后他几乎发疯似的使出吃奶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11
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他俩只要把胳膊伸进他隆起的脊背下面,这样把他从床上慢慢撬起来……14
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
③脆弱——不过他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会因此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 …… 23
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上,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 29
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 …… 29
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
④失语——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7
“您二位听懂他哪怕一句话了吗?”协理问父母 …… 21
【总结】:
甲虫没有自由行动的能力,行动极其不便,无法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与人的自由活动差别极大。
思+议+展+评
【重点鉴赏】
5、以下几个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细节描写
作用:脊背坚硬,犹如铁甲,肚子高高隆起,细得可怜的腿脚,等细节具体生动的展现出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外形特征,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①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甲。他稍稍抬起头,便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了许多弧形硬片,被子很难盖得住,很快就会全都滑下来。他那许多与他原来身躯相比细得可怜的腿脚,无可奈何地在他眼前舞动着。
环境描写
作用:揭示了格里高尔生活环境的压力,居住房间狭小拥挤,繁重的工作之余没有一个宽敞舒适的休息之地。上班被挤压,下班后还是被挤压。暗示格里高尔之后的命运。
②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一向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那是一位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她直挺挺地坐着,两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的人。
作用: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同时,天气的阴暗使得人物心情变得忧郁,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③于是他把目光转向窗口,阴沉的天气完全使他变得心情忧郁一他听见雨点打在窗子挡板上的声音呢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
作用:②窗外景色的变化代表了心境的变化。变形后所面临的世界茫然一片,脱离了格里高尔的把握。
④在这样想的时候,他把目光投向窗户,睁大黒睛,紧盯不放,但可惜窗外晨雾弥漫,连狹窄的街道对过都被浓雾遮蔽。面对这样的景象,谁也提不起信心和兴致。
环境描写。
作用③此处的环境描写紧承前文“阴沉的天气”,重点描写“雨点”,象征着格里高尔无声的“眼泪”
⑤这时天色亮了许彩。街对面那幢长得没有尽头的灰黑色房屋的一段清晰可见一那是一座医院一房子正面排列着穿透墙面、间隔有序的窗子。雨还在下,雨点很大,一滴滴清晰可见地、稀稀落落地掉在地上。
心理描写(主人公变成甲虫前的心理描写)
作用: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在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方面最成功的地方。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表现了他对工作的不满,可又不得不为了家庭而奔波的心理。
⑥“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
03
读文,赏析人物形象
合作
学习
一个人变甲虫的故事
作用:开篇点题,整则故事都围绕着主人公变形为大甲売虫这一荒诞的变化展开,同时制造悬念,引导读者去探求荒诞中的本质。
分析文章开篇:
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们的反应如何?
①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当一个人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
②但格里高尔一朝成了大甲虫,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
第七段中详细描述了家人喊格里高尔起床,你认为作者用意何在?
提示:这一段写了家人的关怀,却是在为下文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这种人情的反差埋下伏笔。解释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任性的不合理性。
专横暴躁的父亲却全忘了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丑”外扬,要把他赶回房间关起来。他甚至怀疑儿子会对家人采取暴力行为,而恫吓他、用苹果砸他,想致他于死命。慈父之爱在他身上已消失殆尽,暴露出来的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
母亲对儿子的感情似乎要深一点,她同情儿子遭受的厄运,她不能接受儿子变成甲虫的事实,因此悲痛欲绝,但她内心已把儿子当作一个沉重的累赘了。
更可恨的是妹妹葛蕾特。哥哥最喜欢他,时刻想的是她的快乐、前途,当哥哥最初变形后,她尚能做一点照料工作,如打扫房间、送饭等。但时间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她痛哭着向父亲请求:“我们必须设法摆脱他”,“他必须离开这儿”。并狡猾地辩解说:这只大甲虫并不是格里高尔,如果是的话,他就应该“自愿跑掉”。这实际是在暗示格里高尔。她还无中生有地说:格里高尔会“要了你们俩(指父母亲)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占领整幢寓所”。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诉,把她内心的自私、狡黠、冷酷暴露得淋漓尽致。
【解析】格里高尔对一家人的言语行动,并没有惊诧,也没有愤怒,而是用一种清醒的、“平和”的、“沉思”的心态,接受了这种事实。他一边“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一边悄悄地死去了。他的死,使萨姆沙一家如释重负,大家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一身轻松出外郊游去了。
格里高尔的死并没有影响了别人的生活。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维系人际关系的是金钱、利益,这种维系一旦断裂,人与人之间就只剩了对峙、冲突、隔膜、猜忌、残杀。卡夫卡用冷漠的笔调,描写了一幅冷漠的人间图画。
三、找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说说是什么原因使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第4段)
工作辛苦
饮食低劣
人情淡漠
内心烦恼
①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
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是一味站在老板一边,从不会为员工说话。格里高尔的职业呢?是旅行推销员,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很差又不定时,由于工作关系,连个知己的朋友也没有。弄得晕头转向,“痴痴呆呆”。格里高尔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份职业。人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这是他变成甲虫的深层社会原因。
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我一定办理这件事。(第5段)
【解析】②格里高尔不能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他潜意识里想要逃避这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和事。这是他变成甲虫的主观的、内在的原因。
为父母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遭压榨、遭猜忌、猜疑、遭歧视等。
第二段:“我发生什么事啦?”——
第四段:“多么艰辛的职业”——
第五段:“这么早就起床” ——
“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
第六段:连用五个疑问句——一会儿问,一会儿又否定——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四、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反映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并不十分惊异,比较平淡。
奔波劳累,饮食低劣,孤独。
谨小慎微,不敢反抗。
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
挣扎起床去赶火车,心急如焚。
【总结】格里高尔的形象:
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虫,但作为人的思想感情还在。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他为老板要炒他的“鱿鱼”而焦虑,他为父亲暗暗地存了一笔钱而欣慰,他为妹妹明年上音乐学院的事而筹划,他为今后一家人的生计而忧心……他多工作认真、努力;他对家庭负责、担当;他对亲情渴望、忍耐;他对自己却麻木、压抑。他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同时他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受,他是一个善良、勤劳、正直、有责任心的小人物。
《变形记》主题: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
1.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人异化成了非人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2.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
分析艺术特色
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 进行心理描写使用的手法有哪些?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情况,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04
读文,赏析艺术特色
合作
学习
一、《变形记》中有哪几种变形?
①生理变形:格里高尔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臭虫。
②心理变形:格里高尔是家和公司的挣钱机器,他个人的内心无人关心,他无比渴望摆脱沉重的生活。
③人际关系变形:变成臭虫以后,跟社会、家人之间的关系完全颠覆,让格里高尔得以看到人际关系最阴暗的一面。
二、格里高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形象:格里高尔是一个勤勉、善良、忠厚、坚强、富有责任感的人。
性格特点: 格里高尔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深厚爱意和诗意追求的人,然而在工作和生活的双承压カ下,他丧失了自己的白由和追求,几乎整日都在惶恐不安中过日子。他勤勉善良、胆小软弱安分守己,是一个不能掌掘自己命运的弱者,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同时他也有一定的逆反性。
三、卡夫卡让格里高尔变成了甲壳虫而不是其他,这具有深意,其中隐喻人与甲壳虫之间有许多相似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①甲壳虫背负重重的壳,隐喻人背负沉重的压力,不堪重负;
②甲壳虫外壳坚硬、内在软弱,隐喻人的软弱怯懦;
③甲壳虫总是将身体缩到壳内保护自己,隐喻人试图逃避,对世界充满恐惧;甲壳虫的壳除了保护自我之外也带来隔绝,隐喻人的隔阂乃至隔绝……人变甲壳虫的外衣下是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准确描摹。
四、《变形记》这篇小说叙事方式灵活精巧,采用双重视角,即格里高尔和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者两个视角来叙述。采用这种双重视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通观整个文本,小说在讲述主要情节时采用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从而拉开与读者的距离,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
同时,小说又穿插运用格里高尔的视角,通过他去观察环境和他人,去表现他本人的心理体验。
后一视角(穿插运用格里高尔的视角)聚焦于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让读者得以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这种有限的视角获得真切的阅读感受。
两种视角同时并存,时而错落,时而叠合,贯穿整个事件的叙述,带来一种奇妙的审美感受。
比如,格里高尔一次次努力想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他努力地想解释清楚,证明自己,想表达自己的善意和顺从,从格里高尔的视角,我们看到他内心的焦虑不安,但是现实的结果是,他却一次次受到打击,加速了自己的毁灭。
在第三人称视角下,读者看到了他的必然结局,感受到他的徒劳,却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陷入绝境。
【课堂总结】主题归纳
在情节处理上,《促织》是中国的传统小说,格外注重情节结构,重视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有清晰的故事发展线索;而《变形记》则是用西方表现主义手法,重视人物内心感受体验的描写,以此来表现人的生存困境。
在故事结局处理上,《促织》结局是以成名之子幻化成促织哄得皇帝的欢心给家族带来富贵喜剧结尾,满足了中国戏剧喜好“大团圆”收场的文化心理;然《变形记》主人凄凉死去的悲剧的结局则更符合西方文化的艺术审美特点。
【对比阅读】《促织》和《变形记》都写了人异化为虫的故事,两篇课文有什么区别?(可从情节、主旨、细节手法、结局处理等方面比较)
在主旨上,《促织》主要是控诉封建社会中统治者贪图享乐,对百姓苛政残害;而《变形记》则讽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靠金钱利益维持的人际关系以及表达了对小人物在异化关系下不幸遭遇的同情。
在细节表现手法上,《促织》主要是以对比、烘托的手法为主,通过成名的悲与喜的对比、成名先穷后富的对比、成名儿子异化而成的虫与普通的促织的对比等等,来表现“人不如虫”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社会现象;而《变形记》则注重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格力高尔异化成甲虫前后生活的变化以及人物悲观虚无的思想。
结语
云南大学艺术学院李森教授(研究卡夫卡的学者):“卡夫卡死后,再没有人变成过一只像样的甲壳虫了!”。
能否仿写这句话?
蒲松龄死后,中国也再没有人变成过一只像样的蟋蟀了!
板书设计
冷漠 势利
甲虫
生存困境
自己变
他人变
人性 人情
心要坚强
变
形
记
课后作业:
整理笔记,完成限时练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