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对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采用独立探究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经历自主探究——充分交流——全班反馈的过程,使学生在交流中知已知彼,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回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注重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丰富情境,预约资源生成。
教学是个动态过程,教师应创设情境,营造动态生成的空间。我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菜园小卫士”这一情境素材,创设了一系列相关联的情境:一开课学生通过限时计算两道竖式获得打开菜园大门的密码、走进菜园后精选“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等四个问题将整节课要探究和巩固的知识链接起来、深化巩固时又设计了“帮小卫士给西红柿看病”及“帮小松鼠找松果” 等练习。这些情境的合理运用较好地增加了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课堂活力,有助于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
二、加强知识联系,实现迁移通畅。
美国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加减法一次进位及一次退位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采用尝试、讨论、展示等方式探索计算方法,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课伊始,安排了两道竖式计算导入新课,分别为一次进位和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把新旧两道竖式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今天学习的竖式计算是需要两次进位和退位的。由此及彼,以旧学新,有效突破了难点,达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对新知识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注重过程经历,强化算法理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重心下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在班级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这些卓有成效的交流激起了思维碰撞,使学生之间有了思维补充。正所谓,算法越讲越明了,算理越辩越清晰。
四、设计多样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本节课我紧扣教学重点来设计层次分明的习题,一是起到加深巩固的作用,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算一算、查一查、议一议等活动重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领悟计算方法,发展思维,提高计算能力。
上完本节课后,仔细地回味,静静地反思,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课堂上存在的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评价语言单一
课堂上虽然也存在适时的评价语,像“真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但这一类单调的评语用得多了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课堂上,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并且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针对本节课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团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商讨出在以后的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1、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牵。
2、对课堂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优化,教学语言进一步精练,多在引导性语言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