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22 11:0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的内容目标:一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使学生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二是体会并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三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估计给定的简单图形的面积。对面积意义的教学要重体验领悟,对面积单位的教学要重实际应用,对面积公式的教学要重探索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总复习课中的一节,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尤为熟练的是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是学生的知识比较零散,而且往往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重在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本章的知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追根溯源,并且加强动手操作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维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复习,巩固对面积的计算。
探索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复习方法——知识树的魅力,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知识树的构建方法以及理解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教学准备】
PPT、学习单、直尺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时】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1.对于本章节,你还记得哪些内容?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但是回答的知识比较零散。2.针对学生知识体系比较零散的情况,推荐大家一种好的复习方法:知识树,把知识梳理起来。
鼓励学生回顾本章知识。老师及学生都能清楚把握课前认知。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知识树的构建
1.面积的认识①面积的含义
理解面积的含义后,学生“摸出”课桌面的面积大小。②区别面积与周长
“摸出”课桌面的周长后,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借助课桌面,把概念直观化,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认知。
2.面积单位①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从生活及数学的角度,分别表述每个面积单位是多大。比如:1平方厘米,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生活中像小学生大拇指盖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②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类的题目,学生的感到比较难。
掌握常见的面积单位,能在应用中选择出合适的面积单位。为了以后更好的应用,对知识进行追根溯源,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①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②这些公式是怎么得来的?由此回忆出数格法,面积大小的数值等于面积单位也就是小正方形的个数。
引导学生回忆公式的发现过程,能正确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这过程中,加强面积和周长的比较。课堂内容的组织十分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③这三个面积单位,为什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是平常练习中易错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所以在此对知识的本质进行追问,学生在脑海中出现画面:1平方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放10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放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巩固提高
测量并计算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修改数学活动之数学小论文片段:清晨,我从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床上起来,然后吃完早餐,来到学校,在100平方分米的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我心里真高兴啊!回到教室,趴在40平方厘米的课桌上准备上课……数学活动之数学手抄报解决问题:学校计划举行数学手抄报比赛,共将评选出50幅如下大小的获奖作品。要集中展出这些作品,展板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方案设计:马老师要用20米的篱笆围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花坛,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你能在方格纸中画一画吗?(长和宽为整米数,每个小方格表示1m2)。要使花坛尽可能的大,你建议马老师选择哪种围法?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动手测量,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面积单位,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通过具体的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面积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面积计算的意义,进一步探索面积与周长的关系。
小结作业
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感受到复习方法——知识树的梳理作用。2.课后自己绘制本章知识树。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复习方法。希望学生内化复习方法,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本章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使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为学生介绍了好的复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2.在对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对问题追根溯源,追求知识的本质,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表达。提出的问题学生比较困难时,特别是三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为什么这三个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及时主动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巩固环节,让知识的学习有的放矢,课程内容的呈现注重层次性,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