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的基本史实(重点);
2.结合教材小组讨论,进一步掌握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重难点)
3.依据资料分析,能概括出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学习目标
LOGO
材料一: 江南地方,据洪承畴报:“明季赋税繁重,官兵坑害,百姓极为困苦……伤残最苦之州县,人民逃亡,田地荒芜”。
材料二: “清角行营人迹断,哀笳彻底鬼磷吹。”
—邱象随《过新城东平侯旧府》
材料三: 顺治十三年以前钦州“土寇跳梁,人民徙亡,田地十荒八九,钱粮稀少”。直到顺治十六年才“始有开垦”。
——道光《钦州志》卷3《经政志·田赋》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使清初认识到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1.原因
明《流民图》局部
李自成起义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耕织图》
清代 《皇帝亲耕图》
清朝开荒执照
表现: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玉米、甘薯)。
④经济作物(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
花卉、水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康熙年间(1662-1722),福州城区有烟丝店十几家,年产烟丝约3.6吨。在福建永定县,条丝烟作坊曾达到千家以上。山西曲沃的烟丝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由此推动和促进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兴旺发达。
影响
《耕织图》
农业生产发展意义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朝从康熙到乾隆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康雍乾盛世”,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康熙南巡
找一找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机
户
机
工
雇 佣
被雇佣
早期资本家
早期雇佣工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性质的早期生产关系
(1).清朝形成了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3).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找一找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对号入座
结合课本说出出相关地点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盛泽镇
汉口镇
苏州
康熙八年
(1669年)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雍正十二年
(1734年)
乾隆六十年
(1795年)
4253
9845
10942
29690
材料二: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
1、人口增长的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好处),取消了人头税.
2、表现: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三、人口的增长
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1)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进一步开荒垦田,植被和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2)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雍正帝
康熙帝
乾隆帝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清朝的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结合上述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思考我们该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
探究
解决对策: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
商业繁荣
人口增长
过度开垦,破坏环境
手工业发展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小结
1.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原因是( )
①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阻碍手工业的进步
②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
③使清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
A.①②? B.②④??C.①②③? D.④
C
当堂检测
2.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
3.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
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D
4.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清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到康熙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
近3亿亩
C. 对黄河、淮河、大运河进行治理
D.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得到了开发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