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备课课件(2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备课课件(28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21 17:5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国家一声封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物资、集结援助武汉,用了仅仅十天的时间建成了一所医院,举全国之力,共抗病毒。这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时间段
社会性质
1840-1949年
1949-1956年
1956-今
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 一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 材料 二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土改后出现哪些问题?
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有合作要求。
1、原因:
2、时间:
3、方式:
4、目的:
5、性质:
6、原则:
7、方法:
1953年-1956年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
“自愿互利”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8、阶段:
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合作社农民一起劳动
生产合作社使用机械化农具
合作社兴修水利工程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结果:
①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②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走集体化的道路
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后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农业合作化实现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 。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2、方式:
3、结果: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取得一定发展。
②私营工商业中存在不利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扰乱了经济秩序。
③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原因:巩固政权的需要和国家经济体制的要求
1、背景:
2、时间:
3、方式:
4、政策:
5、结果:
1954年-1956年
公私合营
和平赎买(赎买政策)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单个企业
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20.5%,国家34.5%,
工人福利15%,公积金30%。
全行业
公私合营
年息
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公方占据领导地位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依据国家政策,已知一位资本家的企业公私合营时核定资产2500万元,国家十年内每年发给股息,年息为5%,求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股息?十年共得多少股息?
赎买政策
2500×5%=125(万元)
125×10=1250(万元)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相关链接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红色资本家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无偿将整个商业帝国交给国家。自己更是四处奔走,现身说法,宣传国家的改造政策。
荣氏第一代
荣德生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地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企业
相关链接
{3C2FFA5D-87B4-456A-9821-1D502468CF0F}时间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设备
陈旧
陈旧
劳动条件

改善了劳保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工人积极性
不高
充分发挥
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上海水泥厂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思考: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69012ECD-51FC-41F1-AA8D-1B2483CD663E}行业
改造前
改造时间
改造方式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
1953-1956
生产合作社
集体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
1953-1956
生产合作社
集体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商业者
1954-1956
公私合营
国家
私有制
公有制
1956年底
意义: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2、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具体来说:步子太快,工作粗糙,在公私合营时 “裁并”的企业、商业网点太多,使得门市部、零售点太少;大量没有剥削的小商贩、小业主也当作剥削者资产阶级分子进行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益经验,注意吸收不够;对原有工商业者的处理欠妥当,没有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局限性: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
三大改造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走集体化道路
和平赎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