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弹一星"和神州系列飞船
2.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和青蒿素的研制成功
重点:"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
难点: 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重点难点
一、“两弹一星”
1、成就:
(1)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7年 ,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3) 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两弹一星”成功的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 ,提高了我国的 。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知识梳理
1964
氢弹
东方红一号
1970
国际地位
国防能力
5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知识梳理
二、航天技术:
(1)1999 年,我国成功发射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航天员 乘坐 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际。
(3)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成功出舱,实现了 。
杨利伟
神舟五号
三
翟志刚
太空行走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知识梳理
三、农业医学
1、农业: 成功培育 ,被誉为“ ”。
2、医学: 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四、文化事业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科学文化“ 、百家争鸣”的方针。
2、2012年,中国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新方法
百花齐放
莫言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探究一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为什么还要研制和发展核武器?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探究一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为什么还要研制和发展核武器?
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防御实力;
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材料一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维护世界和平;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探究一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为什么还要研制和发展核武器?
①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②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能力,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一:1953年,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战事吃紧,美军陆军五星上将兼总统艾森豪威尔武断的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紧急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以防不测。1955年,中共军队占领了大陈列岛,美国国会强硬地表示: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毛泽东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中国发展核武器面临哪些困难?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苏共中央决定,提前中止1957年10月15日苏中双方在莫斯科签订的国防新技术的协定,中断若干援助项目,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团结协作
勇于攀登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杨利伟
翟志刚--太空行走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探究二
(1)结合材料可知他是谁?
(2)结合所学指出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世界粮食奖”的原因?
(3)我们要学习他的什么优秀品质?
他荣登“2010年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上榜理由是“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于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袁隆平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刻苦钻研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
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屠
呦
呦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莫言:2012年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知识网络
科技文化
农业
屠呦呦:青蒿素
①原子弹
②氢弹
③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
医学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文学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1967年
东方红一号
青蒿素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袁隆平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屠呦呦
籼型杂交水稻
连连看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当堂反馈
1.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而被美籍华人杨振宁称作“中国的奥本海默”的是 (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李四光
A
B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当堂反馈
3.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是在( )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10月 D.1971年10月
4. 2010年1月11日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卫星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亚洲一号 B.神州一号 C.东方红1号 D.嫦娥一号
B
C
目标学法
当堂训练
归纳总结
预习探究
当堂反馈
5.“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C.“神舟五号”飞船 D.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