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4.1、4.2、4.3 太阳月球、地球自转公转 知识梳理+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 4.1、4.2、4.3 太阳月球、地球自转公转 知识梳理+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1 17:38:45

文档简介

4.1、4.2、4.3太阳月球、地球自转公转
知识点一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对地球或人类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呢?
2、太阳活动
太阳的分层与太阳活动
大气层分层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最里)
太阳黑子
气候异常
色球层
耀斑 、日珥
影响短波通讯
日冕层
太阳风
极光
干扰地磁场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受到明显影响。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小天体、流星、陨石的区别?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为什么);遍布环形山;没有空气和水,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典型例题:太阳
1.太阳之所以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主要原因是(
D
)
A.
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
B.
离地球近
C.
能量高
D.
质量大
2.下列使用天文望远镜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
选择视野开阔的操场安放
B.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时不加滤镜
C.
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D.
瞄准目标后,调节目镜焦距使影像清晰
3.
进入2013年,太阳似乎渐渐苏醒了,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认为,苏醒的太阳产生的太阳耀斑将给地球磁场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固体呈熔融状态的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
B.
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可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C.
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
D.
太阳耀斑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4.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现象是(
D
)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短波通信中断
5.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
A
)
A.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B.
太阳风的强弱
C.
日珥和耀斑的爆发程度
D.
太阳黑子和日珥的多少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_℃,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7.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称为一个天文单位。已知光每秒运动30万千米,则可计算出太阳光到达地面约需8.3分钟。
8.右图为“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2)图中的__B__层是色球层,__A__层的太阳黑子都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等。
9.2013年2月,美国宇航局警告称,地球即将遭受空间风暴,科学家将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
(1)太阳风暴主要是由(
A
)
A.太阳黑子引发的
B.耀斑引发的
C.日珥引发的
D.磁场引发的
(2)2013年是第24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黑子数最多的一年,则2013年被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太阳大气光球层的活动也随之加强。
1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报告,说雷达受到来自东方奇怪的干扰,且只出现在白天,你认为雷达受干扰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D
)
A.
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
B.
雷达本身的故障
C.
外界杂波的干扰
D.
太阳活动的影响
11.
下列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B
)
A.
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
B.
地球上的短波通信受到严重干扰
C.
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
D.
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
12.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全食在我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如图为在我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__A__。(填字母,下同)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2)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B__。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3)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_D_。
A.大气中水汽减少,气候发生变化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C.地球两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D.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典型例题:月球
1.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月球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49
B.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C.月球直径为太阳直径的1/400
D.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6
2.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差不多,原因是(
C
)
A.
月球和太阳的高度相似
B.
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了
C.
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得多
D.
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3.下列描述的地球景观现象中,月球上也同样具有的是(
D
)
A.
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B.
碧海蓝天
C.
日光、彩虹和风
D.
平原、高山、山脉
4.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你认为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可能完成的是(
C
)
A.
走路 
B.
举重
C.
游泳 
D.
跳高
5.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月球没有空气无关的是(
D
)
A.
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
B.
月球表面遍布环形山
C.
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D.
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6.月球表面比较暗的地方是(
B
)
①高原 ②山脉 ③平原 ④低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
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
)
A.
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B.
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C.
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凹地
D.
在月球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8.以下是一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真实的是(
C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④⑦ 
D.
②③④⑤
9.在月球上和地球上都可能的是(
A
)
A.
开采矿产 
B.
流星现象
C.
鸟语花香 
D.
温暖如春
10.
看课本上的月球图片,发现月球表面明暗状况不同,明亮部分是月球上的山脉和高原,黑暗部分是平原和盆地等低陷地带,月面上最显著的特征是有众多的环形山(或月坑)。
同步练习
1.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
A
)
A.大气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最外层
2.想要观测太阳,下列工具中可以使用的是(
D
)
①双筒望远镜 ②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 ③涂黑的玻璃 ④放大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高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B.耀斑的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D.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4.二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军海岸防卫军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干扰,这种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你认为雷达受到干扰的原因是(
D
)
A.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
B.雷达本身的故障
C.外界杂波的干涉
D.太阳活动的影响
5.下列属于由月球引力的原因而造成的现象是(
C
)
A.
月球上找不到一草一木
B.
月球上环形山众多
C.
航天员在月球上一蹦5米多高
D.
月球上静寂无声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太阳黑子多时,太阳活动强度小
B.
人工降雨时,往云层中撒播干冰,可以增加云层的湿度,促使降雨
C.
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那么月球上的环形山将会比实际少
D.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色球层
7.
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这是由于(
A
)
A.月球的质量相对地球来说很轻
B.月球上没有空气
C.月球距离太阳近
D.月球表面不断受到陨石的撞击
8.“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下列对月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B.
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
D.
月球体积比地球大
基础演练:
1.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2.2012年3月8日,一波太阳风暴抵达地球,但因喷发物质没有直接朝向地球,所以实际影响小于科学家的预先估计,电网、卫星或现代导航系统基本未受干扰。据科学家分析,这次太阳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是日冕物质抛射,对外释放出太阳大气中的部分物质,运动速度较慢。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大气层由外到里分为三层,写出它们的名称:甲——日冕层,乙——色球层,丙——光球层。
(2)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量最多的那一年叫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叫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观测太阳黑子时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
(3)这次太阳活动中最后阶段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来自于图中的A(填字母)。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气候;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
3.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全食在我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A(填字母,下同)。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2)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B。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3)下列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B。
A.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
B.昼夜交替现象
C.扰乱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
D.产生“磁暴”现象
4.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登月也列入了发展目标。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对登月宇航员来说,下列设备不是必需的是
(
)
A.无线对讲机——方便通话
B.专用宇航服——防寒
C.专用汽车——用于行走
D.氧气——用于呼吸
5.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移居月球,生活在月球上的居民,能看到的是
(
)
A.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
日光、彩虹
C.平原、环形山
D.碧海蓝天
6.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能在月球上找到的资源是
(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风能资源
D.生物资源
7.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嫦娥一号”准确落于月球南纬1.50°、东经52.36°的预定撞击点。此前,它传回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其中包括月球的赤道平均半径为1737646米和极区半径为1735843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月球上也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B.月球的形状与地球相似,也是一个正球体
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如果你乘坐“嫦娥一号”登上月球,你所受到的重力会是地球上的1/6
8.以下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
(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知识点二
知识点1:自转现象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如何去证明地球的自转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且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出现昼夜现象
知识点2:昼夜交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
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
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
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7、不同行星的昼夜交替周期长短差异很大,地球是24小时,有什么意义呢?
典型例题
知识点1:
1.太阳系中目前已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现象的行星是
(
)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海王星
2.地球自转1周需要
(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一年
3.地球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不停地绕__________自转,自转1周绕过__________度。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__方向旋转。
5.在地球上,看到的日月星辰的运动都是__________落。这是由于地球载着我们不停地__________的缘故。
6.观察地球仪,我们会发现地轴是__________的。地轴通过地心并于地球表面相交于__________。
7.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将会发生怎样变化。
8.人站在地球表面,随地球一起自转,人为什么掉不下去。
答案:1.B
2.B
3.西,东,地轴,360°4.逆时针,顺时针5.东,西,自转
6.倾斜,两极点7.略8.略
知识点2:
1.在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A、B两地,某时刻A刚好位于晨线上,B位于A的东侧,则B地此时处于(A)
A.昼半球
B.夜半球
C.昏线
D.晨线
2.设想一下,如果其他星球的状态都没有改变,只有地球的自转变得忽快忽慢,其结果(B)
A.
地球上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
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失去现有规律
C.
地球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
地球上昼夜交替一定会更慢
同步练习
1.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
(  )
A.太阳
B.地轴
C.北极星
D.南极点
2.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
3.小明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然后按图中箭头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小明做该实验可以较好地演示
(  )
A.昼夜交替
B.昼夜现象
C.季节变化
D.气候形成
4.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图中甲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是
(  )
A.睡觉
B.看日出
C.午休
D.工作
5.读诗句“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此诗句表示的是什么现象
(  )
A.昼夜交替
B.四季交替
C.寒暑交替
D.极夜现象
6.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  )
A.地球在运动,人没有运动
B.人跟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不到
C.地球运动太快,人们感觉不到
D.地球运动太慢,人们感觉不到
7.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8.读图演示实验,回答问题。
某中学七年级(1)班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演示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来解决下列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的一个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B    不停地旋转运动;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现象。?
9.读图A4-2-5某半球日照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的自转方向可以看出,此图是    半球的日照图。?
(2)弧线ABC表示   线,其中弧线AB表示   线,弧线BC表示   线。?
10.读图,回答问题。
(1)晨昏线是        的分界线。?
(2)图中的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    ,处在黑夜的是    ,处在晨线上的是    ,处在昏线上的是    。?
(3)地球上由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主要有:①    
     ;
②        
 。?
(4)简述昼夜交替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 
。?
11.读图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约是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时针方向转动。?
(2)图示时刻,北京正好处于  
 (填“昼”或“夜”)半球。?
(3)甲、乙两区域中,靠近北极点的是   ,面积较大的是  
 ,甲、乙两地都位于南极点的   方。
12.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现象,往往蕴含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
A.正午时,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不同季节影子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杭州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季多雨、秋天干燥
13.[2019·金华期末]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膨胀前夕,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而踏上流浪之旅。“流浪地球”的第一步就是凭借赤道上的“行星发动机”的巨大推力,让地球停止自转,称为“刹车阶段”。
(1)(多选)小明对“刹车阶段”完成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推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仍然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的物体将不再受到重力作用
C.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还是24小时左右
D.地球上出现海啸是由于地球突然停止自转,
而海水受到惯性作用冲上陆地造成的
(2)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    (填“东”或“西”)方。?
(3)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行星发动机”能让地球停止自转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14.想象一下,假设地球不会自转,世界会变得怎样?
?
答案
1.B 2.B 3.A 4.B 5.A 6.B
7.C 8.(1)地轴 自西向东 逆 
(2)昼夜交替
9.(1)南 
(2)晨昏 晨 昏
10.(1)昼半球和夜半球
(2)D B C A
(3)昼夜交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昼夜交替周期不长,这使得白昼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11.(1)24
h 逆 
(2)昼 
(3)甲 乙 北
12.C 13.(1)BC (2)东 
(3)当行星发动机向外喷射“火焰”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行星发动机也受到“火焰”所施加的力。而力具有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自转的地球逐渐停止转动。(合理即可)
14.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被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永远是白天,背对太阳光的一面永远是黑夜,昼夜交替周期与公转周期一致。
课后反思
知识点1:
1.地球表面白天、黑夜更替时间约为(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不确定÷
2.地球表面昼夜更替,主要是因为地球的


A.自转
B.公转
C.不发光、不透明
D.自转和公转
3.被太阳光照射的地球一侧,我们称为__________,另外一侧我们称为__________
4.白昼、黑夜的分界线称为__________
5.我们根据是否被太阳光照射,把地球分为__________半球和__________半球。
6.昼夜交界的地方在__________

7.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之分现象吗?
答案:1.D
2.A
3.白昼,黑夜4.晨昏线5.昼、夜
6.昏线
7.略
知识点2: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地球__北__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图中地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2)A、B、C、D四处中,处于晨线的是__C__,处于昏线的是_A_。
(3)若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是(
D
)
A.
德国
B.
南非
C.
智利
D.
美国
2.某市的小勇同学在做“地球自转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②用硬纸板做一个十字方向标;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经纬线一致;④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⑤观察并记录。
请据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假如小勇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小勇看到的太阳方位是__西__。
(3)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__B__(填字母序号)。
3.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太阳将西升东落
B.月亮仍东升西落
C.地球上仍有昼夜交替现象
D.地球上各地仍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
4.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__ACB__表示晨线,__ADB__表示昏线,当时E地为黑夜(填“白昼”或“黑夜”),随着地球的自转,有时位于昼半球,有时位于夜半球,形成了不间断的昼夜交替现象。
5.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如图所示。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B)
6.设想一下,如果其他星球的状态都没有改变,只有地球的自转变得忽快忽慢,其结果是(B)
A.地球上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失去现有规律
C.地球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地球上昼夜更替一定会更慢
7.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B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D
)
A.一年
B.一月
C.一周
D.一天
8.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线是晨线,CDA线是昏线。
(2)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
(3)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4)当北京是正午时,美国纽约是黑夜。
知识点三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3、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
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在各个时分的变化
半球
时分
北半球
赤道(昼夜永远等长)
南半球
春分
昼夜等长
直射点在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昼短夜长
秋分
昼夜等长
直射点在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同步练习
1.下列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B.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出现于正午
C.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太阳高度角相同
D.处南北半球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相同
2.右图表示的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H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夹角。
(2)右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__________有关,当太阳位于__________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__________,人影子最短。
(3)__________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__________方向,影子朝着__________方向。
(4)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__________方向,影子朝向__________方向。
(5)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6)想一想,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都是一样的吗?有怎样的规律?
3.读图,并回答问题(阴影为黑夜)。
(1)图中B上方的PO代表的是__________线。
(2)据图可知,这一天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则此时的日期
约是__________,节气是__________。
(3)请在北极上空绘出地球自转方向。
4.每年从秋分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
)
A.一直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
C.先向南移,后又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又向南移
5.你所在的地区,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个月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6.在一年当中,每天日升、日落时间总一样的地方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7.到南极考察多在11月到次年3月,因为(
)
A.这时降雨较少
B.这时风力较小
C.这时冰雪全部融化
D.这时气候较暖
8.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__________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
地球位于
B处时,日期是__________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
地球位于C处时,日期是__________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
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__________
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
(2)地球位于B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__________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地球公转至__________点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9.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能量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造成的。全年太阳高度,__________地区平均较大,__________地区平均较小,从而使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10.完成右图图表,并请给该表起个合适的名称:
1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北半球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南、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热情况
答案:
1.C。2.(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地面
(2)太阳高度B

(3)B南北
(4)西东
(5)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由小变大,又由大变
小。影子由长变短,又由短变长。
(6)不同。地球上中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高,冬季较低。3.(1)晨昏线
(2)6月22日
夏至
(3)略4.C
5.B
6.B
7.D
8.(1)3月21日
春分6月22日
夏至日
9月23日
秋分12月22日
冬至
(2)极昼
(3)B
9.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不同低纬
高纬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10.自转
地轴

11.略4.1、4.2、4.3太阳月球、地球自转公转
知识点一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对地球或人类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呢?
2、太阳活动
太阳的分层与太阳活动
大气层分层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最里)
太阳黑子
气候异常
色球层
耀斑 、日珥
影响短波通讯
日冕层
太阳风
极光
干扰地磁场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受到明显影响。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小天体、流星、陨石的区别?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为什么);遍布环形山;没有空气和水,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典型例题:太阳
1.太阳之所以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主要原因是(
)
A.
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
B.
离地球近
C.
能量高
D.
质量大
2.下列使用天文望远镜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选择视野开阔的操场安放
B.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时不加滤镜
C.
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D.
瞄准目标后,调节目镜焦距使影像清晰
3.
进入2013年,太阳似乎渐渐苏醒了,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认为,苏醒的太阳产生的太阳耀斑将给地球磁场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固体呈熔融状态的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
B.
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可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C.
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
D.
太阳耀斑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4.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现象是(
)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火山喷发
D.
短波通信中断
5.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
)
A.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B.
太阳风的强弱
C.
日珥和耀斑的爆发程度
D.
太阳黑子和日珥的多少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表面温度约为_________℃,中心温度高达___________℃。
7.日地平均距离约为_________千米,称为一个天文单位。已知光每秒运动30万千米,则可计算出太阳光到达地面约需_________分钟。
8.右图为“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太阳是一个由_________组成的球体。
(2)图中的_________层是色球层,_________层的_________都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等。
9.2013年2月,美国宇航局警告称,地球即将遭受空间风暴,科学家将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
(1)太阳风暴主要是由(
)
A.太阳黑子引发的
B.耀斑引发的
C.日珥引发的
D.磁场引发的
(2)2013年是第24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黑子数最多的一年,则2013年被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太阳大气光球层的活动也随之加强。
1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报告,说雷达受到来自东方奇怪的干扰,且只出现在白天,你认为雷达受干扰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
B.
雷达本身的故障
C.
外界杂波的干扰
D.
太阳活动的影响
11.
下列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
A.
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
B.
地球上的短波通信受到严重干扰
C.
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
D.
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
12.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全食在我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如图为在我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2)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_____。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3)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_________。
A.大气中水汽减少,气候发生变化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C.地球两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D.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典型例题:月球
1.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月球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49
B.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C.月球直径为太阳直径的1/400
D.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6
2.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差不多,原因是(
)
A.
月球和太阳的高度相似
B.
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了
C.
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得多
D.
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3.下列描述的地球景观现象中,月球上也同样具有的是(
)
A.
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B.
碧海蓝天
C.
日光、彩虹和风
D.
平原、高山、山脉
4.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你认为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可能完成的是(
)
A.
走路 
B.
举重
C.
游泳 
D.
跳高
5.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月球没有空气无关的是(
)
A.
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
B.
月球表面遍布环形山
C.
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D.
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6.月球表面比较暗的地方是(
)
①高原 ②山脉 ③平原 ④低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
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B.
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C.
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凹地
D.
在月球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8.以下是一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真实的是(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④⑦ 
D.
②③④⑤
9.在月球上和地球上都可能的是(
)
A.
开采矿产 
B.
流星现象
C.
鸟语花香 
D.
温暖如春
10.
看课本上的月球图片,发现月球表面明暗状况不同,明亮部分是月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黑暗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月面上最显著的特征是有众多的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1.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
)
A.大气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最外层
2.想要观测太阳,下列工具中可以使用的是(
)
①双筒望远镜 ②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 ③涂黑的玻璃 ④放大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高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B.耀斑的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D.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4.二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军海岸防卫军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干扰,这种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你认为雷达受到干扰的原因是(
)
A.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
B.雷达本身的故障
C.外界杂波的干涉
D.太阳活动的影响
5.下列属于由月球引力的原因而造成的现象是(
)
A.
月球上找不到一草一木
B.
月球上环形山众多
C.
航天员在月球上一蹦5米多高
D.
月球上静寂无声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黑子多时,太阳活动强度小
B.
人工降雨时,往云层中撒播干冰,可以增加云层的湿度,促使降雨
C.
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那么月球上的环形山将会比实际少
D.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色球层
7.
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这是由于(
)
A.月球的质量相对地球来说很轻
B.月球上没有空气
C.月球距离太阳近
D.月球表面不断受到陨石的撞击
8.“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下列对月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B.
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
D.
月球体积比地球大
基础演练:
1.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2.2012年3月8日,一波太阳风暴抵达地球,但因喷发物质没有直接朝向地球,所以实际影响小于科学家的预先估计,电网、卫星或现代导航系统基本未受干扰。据科学家分析,这次太阳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是日冕物质抛射,对外释放出太阳大气中的部分物质,运动速度较慢。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大气层由外到里分为三层,写出它们的名称: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
(2)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_________年,黑子数量最多的那一年叫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叫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_________周。观测太阳黑子时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
(3)这次太阳活动中最后阶段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来自于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全食在我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2)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_____。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3)下列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_________。
A.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
B.昼夜交替现象
C.扰乱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
D.产生“磁暴”现象
4.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登月也列入了发展目标。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对登月宇航员来说,下列设备不是必需的是
(
)
A.无线对讲机——方便通话
B.专用宇航服——防寒
C.专用汽车——用于行走
D.氧气——用于呼吸
5.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移居月球,生活在月球上的居民,能看到的是
(
)
A.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B.
日光、彩虹
C.平原、环形山
D.碧海蓝天
6.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能在月球上找到的资源是
(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风能资源
D.生物资源
7.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嫦娥一号”准确落于月球南纬1.50°、东经52.36°的预定撞击点。此前,它传回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其中包括月球的赤道平均半径为1737646米和极区半径为1735843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月球上也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B.月球的形状与地球相似,也是一个正球体
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如果你乘坐“嫦娥一号”登上月球,你所受到的重力会是地球上的1/6
8.以下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
(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知识点二
知识点1:自转现象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如何去证明地球的自转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且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出现昼夜现象
知识点2:昼夜交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
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
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
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7、不同行星的昼夜交替周期长短差异很大,地球是24小时,有什么意义呢?
典型例题
知识点1:
1.太阳系中目前已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现象的行星是
(
)
A.水星
B.地球
C.火星
D.海王星
2.地球自转1周需要
(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一年
3.地球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不停地绕__________自转,自转1周绕过__________度。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__________方向旋转。
5.在地球上,看到的日月星辰的运动都是__________落。这是由于地球载着我们不停地__________的缘故。
6.观察地球仪,我们会发现地轴是__________的。地轴通过地心并于地球表面相交于__________。
7.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将会发生怎样变化。
8.人站在地球表面,随地球一起自转,人为什么掉不下去。
知识点2:
1.在我国处于同一纬度的A、B两地,某时刻A刚好位于晨线上,B位于A的东侧,则B地此时处于(
)
A.昼半球
B.夜半球
C.昏线
D.晨线
2.设想一下,如果其他星球的状态都没有改变,只有地球的自转变得忽快忽慢,其结果(
)
A.
地球上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
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失去现有规律
C.
地球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
地球上昼夜交替一定会更慢
同步练习
1.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
(  )
A.太阳
B.地轴
C.北极星
D.南极点
2.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
3.小明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然后按图中箭头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小明做该实验可以较好地演示
(  )
A.昼夜交替
B.昼夜现象
C.季节变化
D.气候形成
4.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图中甲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是
(  )
A.睡觉
B.看日出
C.午休
D.工作
5.读诗句“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此诗句表示的是什么现象
(  )
A.昼夜交替
B.四季交替
C.寒暑交替
D.极夜现象
6.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  )
A.地球在运动,人没有运动
B.人跟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不到
C.地球运动太快,人们感觉不到
D.地球运动太慢,人们感觉不到
7.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8.读图演示实验,回答问题。
某中学七年级(1)班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演示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来解决下列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的一个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B    不停地旋转运动;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现象。?
9.读图A4-2-5某半球日照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的自转方向可以看出,此图是    半球的日照图。?
(2)弧线ABC表示   线,其中弧线AB表示   线,弧线BC表示   线。?
10.读图,回答问题。
(1)晨昏线是        的分界线。?
(2)图中的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    ,处在黑夜的是    ,处在晨线上的是    ,处在昏线上的是    。?
(3)地球上由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主要有:①    
     ;
②        
 。?
(4)简述昼夜交替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 
。?
11.读图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约是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时针方向转动。?
(2)图示时刻,北京正好处于  
 (填“昼”或“夜”)半球。?
(3)甲、乙两区域中,靠近北极点的是   ,面积较大的是  
 ,甲、乙两地都位于南极点的   方。
12.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现象,往往蕴含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
A.正午时,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不同季节影子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杭州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季多雨、秋天干燥
13.[2019·金华期末]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膨胀前夕,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而踏上流浪之旅。“流浪地球”的第一步就是凭借赤道上的“行星发动机”的巨大推力,让地球停止自转,称为“刹车阶段”。
(1)(多选)小明对“刹车阶段”完成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推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仍然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的物体将不再受到重力作用
C.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还是24小时左右
D.地球上出现海啸是由于地球突然停止自转,
而海水受到惯性作用冲上陆地造成的
(2)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    (填“东”或“西”)方。?
(3)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行星发动机”能让地球停止自转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14.想象一下,假设地球不会自转,世界会变得怎样?
?
课后反思
知识点1:
1.地球表面白天、黑夜更替时间约为(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不确定÷
2.地球表面昼夜更替,主要是因为地球的


A.自转
B.公转
C.不发光、不透明
D.自转和公转
3.被太阳光照射的地球一侧,我们称为__________,另外一侧我们称为__________
4.白昼、黑夜的分界线称为__________
5.我们根据是否被太阳光照射,把地球分为__________半球和__________半球。
6.昼夜交界的地方在__________

7.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之分现象吗?
知识点2: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地球_____________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_________。
(2)A、B、C、D四处中,处于晨线的是_____________,处于昏线的是___________。
(3)若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是(
)
A.
德国
B.
南非
C.
智利
D.
美国
2.某市的小勇同学在做“地球自转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②用硬纸板做一个十字方向标;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___________一致;④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⑤观察并记录。
请据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
(2)假如小勇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小勇看到的太阳方位是_____________。
(3)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__
__(填字母序号)。
3.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将西升东落
B.月亮仍东升西落
C.地球上仍有昼夜交替现象
D.地球上各地仍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
4.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表示晨线,_______________表示昏线,当时E地为___________(填“白昼”或“黑夜”),随着地球的自转,有时位于昼半球,有时位于夜半球,形成了不间断的___________现象。
5.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如图所示。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6.设想一下,如果其他星球的状态都没有改变,只有地球的自转变得忽快忽慢,其结果是(
)
A.地球上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失去现有规律
C.地球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地球上昼夜更替一定会更慢
7.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
A.一年
B.一月
C.一周
D.一天
8.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线是___________,CDA线是___________。
(2)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___,背向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___。
(3)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___________的现象。
(4)当北京是正午时,美国纽约是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3、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
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在各个时分的变化
半球
时分
北半球
赤道(昼夜永远等长)
南半球
春分
昼夜等长
直射点在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昼短夜长
秋分
昼夜等长
直射点在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同步练习
1.下列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B.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出现于正午
C.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太阳高度角相同
D.处南北半球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能相同
2.右图表示的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H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夹角。
(2)右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__________有关,当太阳位于__________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__________,人影子最短。
(3)__________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__________方向,影子朝着__________方向。
(4)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__________方向,影子朝向__________方向。
(5)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6)想一想,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都是一样的吗?有怎样的规律?
3.读图,并回答问题(阴影为黑夜)。
(1)图中B上方的PO代表的是__________线。
(2)据图可知,这一天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则此时的日期
约是__________,节气是__________。
(3)请在北极上空绘出地球自转方向。
4.每年从秋分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
)
A.一直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
C.先向南移,后又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又向南移
5.你所在的地区,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个月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6.在一年当中,每天日升、日落时间总一样的地方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7.到南极考察多在11月到次年3月,因为(
)
A.这时降雨较少
B.这时风力较小
C.这时冰雪全部融化
D.这时气候较暖
8.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__________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
地球位于
B处时,日期是__________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
地球位于C处时,日期是__________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
地球位于D处时,日期是__________
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
(2)地球位于B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__________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地球公转至__________点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9.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能量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造成的。全年太阳高度,__________地区平均较大,__________地区平均较小,从而使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10.完成右图图表,并请给该表起个合适的名称:
1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北半球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南、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