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的图形。
2.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等操作活动,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的特征。
3.能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会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五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依次出示笔筒、魔方、药盒、等实物)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几何体,为后面认识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铺垫。】
二.讲授(新受活动)
(一)摸一摸 画一画
1、同学们也带来了这些物体,请你拿起桌面上的一个物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物体上的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平平的)
2、你能把这个物体上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吗?
(学生先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把这个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再动手画一画)
3、你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画下了什么形状?
学生展示自己画下的图形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
课件演示从体上得到面,补充从台历上得到三角形,伸缩门上得到平行四边形。
这些扁扁平平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师把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板书:认识图形)
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这些理解性问题适合孩子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二)认识5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
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的纸片。请你摸一摸、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2、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请你分别摸一摸、数一数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你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已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利用学具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咱们今天认识的形状?(学生说说)
同学们快看,这些物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课件演示
4.动态设计:(如果学生前面没说出来了,可以在此处教师提醒)圆柱里面藏着长方形,球里面藏着圆,你们谁来说说藏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各种位置上的平面图形,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感知图形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来。】
三、练习
1、分一分
以小组为单位,把袋子里的(纸片)分类,想想为什么这样分?
2、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小组活动在本课中非常重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具体形象,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那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的理解。】
四.测试
1.连一连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已认识了这五种平面图形。】
2.找朋友。
【设计意图:把面从体上来这一概念贯穿整节课,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空间观念。】
四.思回顾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设计意图:养成整理学具的良好习惯,同时又一步了解以上图形特征。】
五.作业 :在生活中找一找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上运用课堂观察,练习和测试的方式,还有课后访谈。
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用于课上的口头评价。
学生自评:课上谈自己的收获,质疑问难。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 视野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中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
2.注重实践活动,突出探究过程。在“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等操作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从直观开始的,在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直观是学生认识图形的起点。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还为学生准备他们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眼看、手做、脑想、耳听、口说,丰富感性认识,有效地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