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经济大危机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整合
学情分析
教学程序
经济大危机
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掌握基本知识点
合作研讨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培养能力
教师点评
课堂小结 巩固延伸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示 意 图
导入新课
图片
1、本节教材的主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地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2、教学目标
(1)知识传导: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等史实;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措施、效果等史实。
(2)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渗透: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史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理解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知
识和概念;
如何正确看待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较浓、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且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相关材料,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但是九年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本课涉及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学生理解较难,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适当补充。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
合作研讨
练习巩固
创设情境
合作研讨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文字材料)
2、经济危机的特点(视频)
3、经济危机的影响(图片)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图片)
5、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图片)
整合点的诊断和解决方法
1、本节课通过展示表现股市的跌宕对现实生活影响的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股市、股票的概念,初步认识股市涨跌对经济危机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导入新课,避免空洞说教,让学生无法理解。
2、通过母女对话的故事,让学生较容易的感知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生产过剩与消费能力低下的矛盾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既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分组辩论,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加深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同时也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课件内容能适用于多媒体的表现,能突出多媒体的特点,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能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
1929年10月24日,人们聚集在纽约华尔街,当天的股市暴跌。
股市—社会经济的晴雨表。
设计意图
通过能表现股市的跌宕对现实生活影响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股市涨跌对经济危机有较大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时间、地点)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3.经济危机的特点
4.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目的
2、新政的措施
3、新政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时间:
发源地:
特点:
影响:
目的:
中心措施:
成效:
1929——1933年
美国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工人失业,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产遭到巨大破坏。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本主在资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对工业的调整
股市暴跌
奇高的失业率
银行倒闭
国际贸易减少
工农业破产
市场萎缩
经济危机
… …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
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经济危机爆发原因:
生产
消费能力
“生产相对过剩危机”
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母女对话的故事,让学生较容易的感知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生产过剩与消费能力低下的矛盾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当时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了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胡佛村
流浪的母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突然出现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艰难度日,他们排起长队领救济面包;另一方面,资本家故意大量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棉花,宰杀幼猪,把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技头,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付之一炬。英国资本家把整船的橘子倾入大海,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袋咖啡。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及相关图片,调动学生感官从而让学生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有更为直观和形象的理解。
(1882——1945),18岁时考入哈佛大学。中年时,他因患病,双腿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美国第32任总统,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
富兰克林·罗斯福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
罗斯福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1575万票—2280万票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新政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辩论,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加深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同时也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整顿金融
调整农业
调整工业(中心)
公共工程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缩减耕地,屠宰牲畜,政府补偿。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
农民削减产量,政府提供补贴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1、积极:
(1)成效显著:
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加强;
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局限: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新政的影响
1. 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2. 右图反映的工人失业状况,是当时美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对此美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实行新政
B.建立法西斯统治
C.寻求外国帮助
D.走社会主义道路
A
A
B
C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C.政府补贴工业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A.用改良的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形式
C.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
D.兴建公共设施,减少失业队伍
5、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
C
材料: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答:经济危机。
(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调整工业,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答: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