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十二课
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建立
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陈宁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是本单元的主题,而本课就是这一主题下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教材分三个子目来叙述。学习本课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蒙古的崛起与元朝建立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了解元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对民族关系发展的特殊贡献。
教材分析
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不盲从,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七年级学生完全具备了独立思考学习的条件,他们学习本课时可能会因为某种因素造成认知上的困惑。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本课大胆选择了史料教学法,尽量使用一手史料,原汁原味的东西才最富有历史感。
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成吉思汗的人生经历培养他们阅读史料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话忽必烈,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认同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从多民族融合的角度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知道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生平,理解他们的贡献。
教学目标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
忽必烈完成对中国的统一
两个统一对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导入设计
过程设计
课后拓展
教学过程
蒙古统一前, 草
原上的争战情景:
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
欧洲人眼中的成吉思汗
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拿破仑
“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却塑造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 ——金大中
亚洲人眼中的成吉思汗
铁木真
(1162-1227)
大抵鞑人身不甚长,最长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其面横阔而上下促,有颧骨,眼无上纹,发须绝少,形状颇丑。
鞑主忒没真者,其身魁伟而广颡长髯,人物雄壮,所以异也。…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
——赵珙《蒙鞑备录》
立你做皇帝。你若做皇帝呵,多敌行俺做前哨, 但掳得美女妇人并好马,都将来与你。野兽行打围呵,俺首先出去围将野兽来与你。如厮杀时违了你号令,并无事时坏了你事呵,将我离了妻子家财,废撇在无人烟地面里者!
蒙古部贵族拥戴铁木真为部落汗誓词
元太祖-个人功绩
1、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版图的帝国
2、建立了最早的运输联络系统
3、将军事艺术推向冷兵器时代的最高峰
4、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
5、最早实行政治民主的帝王
6、千年来最富有的人
7、奉行宗教信仰最自由的政策
8、最早提出并实践了“全球化”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以开平为上都,燕京为中都。
1271年11月,定国号为元,正式建立元朝。第二年,升中都为大都,作为元朝的首都。
元朝统一全国
蒙古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大都
元
灭西夏(1127)
灭金(1234)
灭南宋(1276)
琉 球
澎 湖
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省握都天下之机 十省分天下之治
忽必烈命八思巴新制蒙古字,一二六九年(至元六年)二月,由忽必烈正式颁行。成为国家法定的官方文字。凡是皇帝的诏旨和一切国家颁发的文告、法令、印章、牌符、钞币等一律使用国字。蒙古国字还用来翻译汉文的经、史等文献,供蒙古贵族子弟学习,加强了蒙、汉、藏等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交流。
——《中国通史》
元朝统治者公开地、毫不掩饰地把各民族按照族别和地区划为四个等级。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汉人(北方的乣汉,包括契丹、女真)为第三等,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江南人民)为第四等。不同等级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享有不同的待遇,权利和义务都极不平等。
——《中国通史》
本课设计最大的亮点:一是以人物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二是以史料比较进行教学。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所以本课的思路就是改变传统的教材观,不是把教材的观点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认识已经成为过去的元朝短暂但不平凡的异族统治这段历史,能够形成对成吉思汗或是忽必烈的民族认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