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提高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 教案——【备考2022】高考语文一轮 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 备考方略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提高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 教案——【备考2022】高考语文一轮 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 备考方略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2 14: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高技巧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教案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鉴赏表达技巧题和赏析语言特色题。对于这两类题型,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分析。
一、鉴赏表达技巧题
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内容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掌握核心知识
(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
(二)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建水记(之四)》] (2)(2020·天津卷)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线条之美》)
(3)(2018·天津卷)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
(4)(2018·浙江卷)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汴京的星河》)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理解”“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细节”“人称”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落实关键能力
“3审”定方向
“3步”保规范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建水记(之四)》(阅读文本见本专题[读文示范]),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指出手法
题干要求分析作者“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的意图,其实是间接考查“描写”的作用,回答本题可从描写作用角度来分析。
第二步:分析内容
解答本题,首先要关注描写的内容。第③段对临安饭店的描写,主要写了人们的吃饭场景,烧卖的历史、做法和吃法;第④段写了干巴菌的香味,以及红糖、胡椒、石榴、苹果等日常食材;第⑤段写到特产草芽的做法和莴笋、茄子等食材。
其次要思考作者着墨多的意图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本文意在通过描写建水的独具特色的饮食,表现建水的地方风物、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从而表现建水城的烟火气息、城市品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样写对于丰富文章的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步:概括效果
结合“分析内容”中的关键信息,概括出这样“描写”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注意要依据分值分条作答,语言表达要简明准确。
[组织答案]                                     
                                
[答案]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③增添了记游建水城的情趣,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要注意区别不同手法。鉴赏手法,首先要能准确辨析是什么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与小说一样,有些手法易混。②要准确理解手法作用。不同手法,作用不同,不要张冠李戴,也不要混答错答。
[典例2] (2019·天津卷)阅读《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一文(阅读文本见“真题体验 T二”),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指出手法
这是一道暗考型的表达技巧鉴赏题。在这些文字中,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第二步:分析内容
“挤”“奔跑”是拟人手法,“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是比喻手法,四个“奔跑着”是排比手法等。画线句子写的是草原的无霜期,“奔跑”等词语凸显了无霜期的短暂,同时展现了这里的植物努力生长的情形。这句话所流露的作者的情感,即对这里不停奔跑的顽强生命的赞美。
第三步:概括效果
[组织答案]                                     
                                
[答案] ①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②突出呼伦贝尔草原无霜期短暂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③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或:大草原的生生不息)。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常因以下问题而失分:①找不准或找不全语句的表达技巧。如本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些考生只找出其中两种手法,遗漏另外两种。②对语句的表达效果分析不到位。所写语句都为表达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因此,在赏析句子时,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再如本题,有些考生遗漏了“对这里不停奔跑的顽强生命的赞美”的内容情感表达分析。
二、鉴赏语言特色题
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主要从分析文本全篇或某段的语言特色(风格)及表达效果这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般而言,散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具有强烈的感彩,不同类别的散文,其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掌握核心知识
(一)散文常见的语言特点
用词特点 动词、形容词 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叠字、
叠词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 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
或古语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造句 特点 句式的选
择:整散
句、长短
句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整散句式的搭配;长短句式的使用。
修辞手法
的运用 九种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运用。
豪放 与
柔婉 豪放 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抒情激越昂扬;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
柔婉 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直露 与
含蓄 直露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质朴 与
华丽 质朴
(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手法,少用描绘性语言。
华丽
(典雅) 讲究节奏韵律,多用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
庄重 与
诙谐、
轻松 庄重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有趣味。
轻松 以闲谈式的生活语言入文,生活化、口语化。
简洁 与
细腻 简洁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口语 与
方言 口语 自由灵活,亲切自然。
方言 地方特色鲜明,表达效果独特。
(二)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浙江卷)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汴京的星河》) (2)(2017·全国卷Ⅲ)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我们的裁缝店》)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表达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落实关键能力
语言特色鉴赏“3步骤”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房子是囚人的
贾平凹
①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
②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投案自首。
③过去的地主富农,买房买地,现在一般的农民省吃俭用,第一个建设就是盖房,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时下的房地产很热,大款们也是广置房产,都要囚,囚了自己,还要给子子孙孙都有囚的地方。
④人为什么都要自个儿寻囚呢?没有个房子,哪里都是你的,哪里又岂能是你的?雁过长空无痕,春梦醒来没影,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属于你,就是这房子里的空间归你。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沏一壶茶品品清寂,没有书记和警察,叱斥老婆和孩子。
⑤和尚没有家,也还有个庙。
⑥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现在的官们款们房子有几幢数套,一套里有多厨多厕,却向往没墙没顶的大自然,十天半月就去山地野外游览,穿宽鞋,过草地,吃大锅,放响屁,放浪一下形骸。没房子的,走到公共厕所都在暗暗设计:这房子若归我了,床放哪儿好,灶安在哪儿好。人都被上天分配在地球上,地球又有引力,否则,在某个早晨,人都会突然飞掉。
⑦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房子的,是一室的或者两室三室的——人什么都不怕,人是怕人,所以用房子隔开,家是一人或数人被房子囚起来。一个村寨有村寨墙,一个城有城墙。人生的日子整齐分割为四季一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每人每家的居住就如同将一把草药塞进药铺药柜的一个格屉一个格屉里,有门牌号码,以数字固定了——《易经》就是这么研究人的,产生了定数之说。人逃不出为自己规定的数字的。
⑧有了房子,如鸟停在了枝头,即使四处漂泊,即使心还去流浪,那口锅有地方,床有地方,心里吃了秤锤般的实在。因此不论是乡下还是闹市,没有人走错过家门,最要看重的是他家的钥匙。有家就有了私产和私心,以前有些农民出门在外,要拉屎都要憋着跑回去,拉在他家的茅坑里,憋不住的,拉下来也用石头溅飞,不能让别人捡拾去。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房间里,随心所欲地布置了,在外做什么职业,在内就表现什么风格,或者在外得不到的,在内就要补上。官人们的坐椅大,躺椅长,桌上有两副眼镜,看报纸一副,看人一副,墙上要有大的地图,书架里有领袖的装帧豪华的文集。款人们的房间里英文字母最多,以钱币叠成的菠萝挂在墙上,有一个壁橱是供了财神的,通有电光,遥感能发“财源茂盛”之声。想做艺术家的布置出了比艺术家还艺术家的氛围,有完整的盘羊头骨,有偌大的插画轴瓷缸,书不上架堆在桌上,纸烟拆开用烟斗来吸。那些自己做苦工偏要培养儿女做音乐家的,钢琴摆在窗下。病恹恹的,常年卧床的,挂龙泉剑在床头。而实在的人,过平常日子,家具是逐步添办的,色调不一,米袋子同浴盆、凉鞋、舍不得丢的吃过饼干的盒子塞在床下,醋瓶子、蒜瓣和《新华字典》共放于缝纫机面板上,墙上是全家照片镜框和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他们今天把桌子移靠窗,明天床又东西向变为南北向,常变要出新,再折腾还是拥挤。
⑨书上写着的是:家是避风港,家是安乐窝。有房子当然不能算家,有妻子儿女却没有房,也不算有家。家是在广大的空间里把自己囚住的一根桩。有趣的是,越是贪恋,越是经营,心灵的空间越小,其对社会的逃避性越大。家真是船能避风吗?有窝就有安与乐吗?人生是烦恼的人生,没做官的有想做、做不上的烦恼,做了官有不想做、不做不行的烦恼。有牙往往没有锅盔(一种硬饼),有了锅盔又往往没了牙齿。所以,房间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经营都不重要,睡草铺如果能起鼾声,绝对比睡在席梦思沙发床上辗转不眠为好。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穷与富、贵与贱。
⑩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摘自贾平凹《说舍得: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
本文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简析。(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通读全文,概括特点
题干中“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将语言特点与“生活”联系起来,答题指向非常明确。纵观全文,本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活化、口语化。
第二步:找准角度,举例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闲谈式的语言风格 第④段“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的描写等,无论是对人物行为的描写还是内心的呈现都是这样闲谈式的生活语言。
特色方言的运用 本文还善于将方言融入其中,比如第⑧段中的“那口锅有地方,床有地方,心里吃了秤锤般的实在”等,让人感到自然而亲切。
语言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是本文语言生活化的第二个特点,如第⑧段“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这不是故作幽默,而是来自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
多用短句形式 全文以短句为主,这是本文语言生活化的第三个特点,从句式上来看,基本都是短句,像是面对面拉家常,说长论短,讲述人生百态和各种困境,简洁明了,但却句句入心。
第三步:梳理要点,规范作答
根据第二步“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梳理整合,结合题干要求,分条作答。
[组织答案]                                     
                                
[答案]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融入方言土语,自然亲切。如第④段中“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语言幽默、朴拙率真,浑然天成。如第⑧段“而工厂的工人……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以短句为主,像拉家常,简洁明了,句句入心。如第⑩段“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常因以下问题而失分:①语言特色鉴赏不准或不全。语言特色的鉴赏角度很多,如果没有全面的认识,整体的把握,可能鉴赏不准或遗漏主要的语言特色。②答案过于简单,缺少分析。有些考生只写出语言特色术语,不加以举例分析,这样简单的答案,是不会得满分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抬头见喜
老 舍
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
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绝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做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共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
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
我慢慢地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
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地就睡了。
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也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地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注],那就快睡去了。
(有删改)
【注】 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
1.(表达技巧题)请分析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案] ①运用拟人手法,如“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将账条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被债务所逼的情形;②运用反语,如“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惦记”一词,具有讽刺意味,写出催债人的催逼之急。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地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那就快睡去了。
                                
                                
[答案] 既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及照应题目,又对“我”的实际心境构成反讽和自嘲,使这篇散文的悲郁与戏谑达到自然浑成。
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句子本身的含意;其次,要了解句子的语境,即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含意。根据本文的思路,可以判断画线句是后面段落的中心。因此可以结合后文作者写生活的贫苦、亲人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心境以及被人催债的苦恼等来理解新年为什么“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①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但这种热闹只属于他人;②作者与新年相关的记忆,只有亲人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因生活的贫瘠而被人催债的苦恼,并没有感受过新年的喜庆,他人的热闹反而更映衬了自身的凄凉,所以作者对新年冷淡,觉得没劲。
4.(语言特色题)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见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幽默的风格的。
                                
                                
[解析] 题目的重点是“如何体现”,也就是回答本文幽默的语言风格表现在哪里,或者说本文是用了哪些方法来体现其幽默的。一般来说,使语言幽默的主要方法有谐音双关,精心设喻,借题发挥,运用反复、夸张、拟人等手法,自嘲口吻,寓庄于谐等。作答此题,可以从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幽默风格的句子,分析具体用了哪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 幽默在本文中的主要体现:①反语的使用,如“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②自嘲,如“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做过财主”;③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如“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等。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