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候尽西来。
李白
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59~前210)
锦堰学校 张曼
秦朝的统一
1、由谁完成扫(统一)六国的大业?
2、什么时候完成的?
3、怎样完成的?
4、统一有什么意义?
咸阳
秦
公元前221年
前229年
前228年
前225年
前223年
前222年
前221年
秦王扫六合
统一有什么意义?
阅读思考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代统一政策新,
始称皇帝后代承,
集权中央置‘三公’,
废分封制郡县行;
文字统一为小篆,
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王嬴政为什么自称始皇帝?
中央设置三官的职责各是什么?
地方设置了多少郡县?为什么要用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哈哈!俺是至高无上的
皇帝嬴政
俺是始皇帝
看!我的子子孙孙都要做皇帝了
皇
帝
中央政权:
太尉
丞相
御史
大夫
我是太尉管理军事
我是丞相管理行政
我来掌管监察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最高统治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秦半两
统一文字
小篆
马、安
看看下面两个故事中存在哪些问题,它们会给秦朝带来那些不便?(要求:快速、准确找出问题)
该如何解决呢?
找一找
楚人卖“母”(马)
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的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吆,良种的千里母吆”。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奈之下,他只好拿出纸和笔写下一个大大的母字 。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又过了一会,有一个老者有意思买他的马。于是,楚人带着老者来到了他拴马的地方。……“果然是匹好马”……。交易很快便谈成了。老者解下身上的布袋取出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换我的千里母?”老者一脸的疑惑。“刀子???我们燕国平常就用这个买东西的,那……那你们的钱是什么样儿的。”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以买东西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
战国时,有个秦国妇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
故事二:
巩固统一的文化、经济措施:
1、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2、统一文字
度:长度单位
量:容积单位
衡:重量单位
陇西
象郡
东海
长城
秦统一后的疆域
秦
北达长城
东临大海
西至陇西郡
南到象郡第9课 秦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辩证地看,注意一分为二。
2、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授课课型:新课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法、讲述法、互动法
2、学法:“自主探究式”法、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开始新课前,请大家一起朗读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业。”师简述,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熟悉吧,那么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秦王是何许人也?他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所知的事迹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段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历史,领略一下“千古一帝”的风采吧!
学习新课:
[课件显示课本标题;第1课、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完成统一(课件显示)
师提问: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P50第一段内容,并用符号标注在课本上。
1、由谁完成统一?
2、什么时候完成的?
3、怎样完成的?
4、统一由什么意义?
(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本目内容。老师在黑板上标注:嬴(yíng)政)
师: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谁能告诉老师和你的同学呢?
生: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如何阅读教材,并提取了对我们有用的信息了。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秦灭六国示意图),我们来一个穿越时空,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是秦王嬴政,你可能以怎样的进攻顺序来灭六国呢?
学生回答。
师:大家讲的很有道理,那我们来看看,大家想的是否和秦王嬴政一致呢?
师总结:秦国利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灭楚燕齐,统一完成。同时老师在学生完成的示意图上,把“秦”字放大,并标注:公元前221年。(指在加深学生对这个时间的印象)。
过渡: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重任,定都咸阳,那么秦的统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请同学们快速的从P51找出答案。
生答: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强调其历史意义,并要求学生掌握。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守住这个江山呢?效仿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下面我们秦王嬴政是怎么做的。
二、皇帝制度的建立——巩固统一(政治)(课件显示)
投影歌谣:“秦代统一政策新,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文字统一为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师提问:你从歌谣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生1:秦代实行新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生2:中央设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官。
生3:废分封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生4:统一文字为小篆。
生5:统一货币、度量衡。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可进一步设问:“为什么战国末年嬴政被称为秦王,而统一六国后却自称皇帝?中央设置三官的职责各是什么?地方设置了多少郡县?”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P50第二小节内容。
师总结:1、完成统一大业后的嬴政,认为自己的功绩“功高三皇,德过五帝”,如果再用诸侯国时的“秦王”已经不能显示威严,于是将“皇”和“帝”结合,号称皇帝。
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尽管他们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是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但三公全部由皇帝任命。
3、在地方,为了削弱地方政权的独立性,秦朝继续推行自商鞅变法以来的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了36郡。。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他们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但是他们的任免同样也直接由皇帝决定。
秦始皇通过这一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这种由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这种政治体制,我们一起来绘制一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图标。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秦王朝巩固统一在政治方面的措施,其它方面又是如何呢?
三、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经济、文化(课件显示)
(展示各国货币、度量衡、文字图片)
教师: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各有特色——刀币、铲币、蚁鼻钱,圆形钱应有尽有;各国度量衡千姿百态;而文字也因为地域原因各不相同。这些在秦统一六国初期,仍在继续存在和使用,它们会给刚建立的秦朝带来什么不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一起来找茬,看看下面两个故事中存在哪些问题,它们会给秦朝带来那些不便?(要求:快速、准确找出问题)
1.课件显示历史故事:楚人卖“母”(马)
2、课件显示另一故事: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
学生甲: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的不统一,使人们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学生乙: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繁琐。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学生丙:不利于国家税收的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学生丁: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等。
师:的确,由于货币、文字、度量衡的不统一,人们的生活太不方便了,为了解决这都些问题,巩固自己的统治,作为秦始皇应该怎样解决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不统一带来的不便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干的。
过渡:统一后的度量衡,文字、货币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显示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小篆;货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及度量衡相关信息。
组织学生讨论: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什么作用?
师总结: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师:秦始皇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还采取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措施来巩固统一,那秦朝疆域究竟有多大呢?请同学们看看秦朝疆域图,从图中找到秦朝疆域的四至。(课件显示疆域图)
长城一带
陇西 东海
象郡
师:本节教材我们就讲完了,作为秦朝的建立者的秦始皇,他的功绩我们已知晓,他是不是没有过错呢?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他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