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避免革命的改革说课[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避免革命的改革说课[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2 20:3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说课课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地位
本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重点介绍了俄国通过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单元的标题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它上承第二单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本课和第15、16课一起构成了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主要表现,制度的创新推动了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为17、18课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同时学好了本课也有利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学习。由上可见本课内容是近代史中的主干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学好本课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选取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根据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方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但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之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它的历史作用。
2、难点: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个性比较突出,喜欢彰显自我,所以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两年基本的历史教学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阅读能力和简单的材料收集方法,然而他们的认识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分析理解能力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
(二)学法
角色表演、归纳比较、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学习
课前准备
按照座位情况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课前布置学生复习、预习,预先将情境模拟和史海探究中的活动内容通知学生,让他们着手准备.
导入新课
我们八年级语文名人传导读中学过这样一位人物,展出列夫·托尔斯泰画像,在我们心中他是一个著名的作家,其实他也是一场战争的炮兵连长,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这场战争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呢?学完这一课就可以明白这两个问题。导入新课。熟悉的人物和图片可以给学生更直接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亳州市风华中学 夏磊
新课学习
第一篇章:自主预习,构建体系
第二篇章:情境再现,体验历史
第三篇章:史海探究,活跃思维
第四篇章:过关斩将,巩固新知
自主预习,构建体系
展示本课的内容提纲,让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按照提纲看书,然后通过小组竞答的形式,将提纲补充完整。初三的学生渴望知识但又不喜欢被动接受,用竞答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
情境再现,体验历史
1、展示克里木战争图,假设小组成员当时也在俄国队伍中,请选派一位代表用第一人称给全班介绍一下当时的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你认为失败的原因。
2、学生表演历史话剧1,让学生感受这次改革的实质
3、学生表演话剧2,让学生体会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通过情境模拟,可以让学生在设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初三学生表现欲望比较强,情境模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主体参与,进一步理解本课知识。
史海探究
每个小组合起来用1分钟的时间讨论整理,最后派代表发言,每组发言完后,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在对基本史实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史海探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进一步把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过关斩将,巩固新知
设置一些选择题,让几个小组成员合上课本进行抢答,学生对练习都有一种惰性排斥心理,而通过抢答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答题积极性,活跃气氛,又可以及时地强化与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用活动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如精读细找、身临其境、史海探究、过关斩将等,让学生既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历史,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活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初三的学生活泼好动,活动课上极易出现混乱,所以教师应在上课过程中向学生着重强调课堂纪律问题。
希望评委多批评指导!
谢 谢!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历史背景(原因)
——主要内容及实质
——影响
P73 1、改革根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74 2、改革时间________ 领导者_________
改革内容______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
P75 3.影响
进步性_______
局限性_______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克里木战争战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可通过赎买方式得到份地③农奴归“村社”管理。
敲诈和掠夺
①废除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②有利于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①经济上,农奴
背上沉重经济包袱; ②政治上,专制制度没有本质改变,农奴缺乏基本民主权利。
1、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60年,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已达1万多家。
材料一
2、19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只有英国的1/15,法国的1/3,铁路总里程只有法国的1/10。
1、农奴“像牲口那样带着镣铐出售”。出卖农奴的广告同出卖骡马、狗的广告一起刊登在官方的报纸上。10个卢布可以买到一名少女农奴,而一条良种狗却值几千卢布。
2、 在叶卡捷琳娜执政初期,一个把138名农奴鞭打致死的女农奴主(其中包括一个12岁的小女孩),所得到的的惩罚只是被判终身苦役监禁。
3、 到19世纪初,俄国农奴超过2000万,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
材料二
资本家要发展需要什么?
和 市场
农奴
没有人身自由,可以买卖
没有钱购买商品
自由劳动力
市场
自由劳动力
VS
返回
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


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的激战
体验历史
历史剧之一——
亚历山大二世:众爱卿,近些年世界局势变化很大,我们已经落伍了;国内农奴起义更是风起云涌,我决定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自由和土地,大家有意见吗?
大臣甲:陛下,万万不可,祖宗之法不能变呀!农奴自由了谁给我们耕地!谁交粮食给我们啊!
大臣乙:是啊!老祖宗的基业不能毁于我们手里呀!农奴自由了,还有谁纳税给我们维持军队啊!
亚历山大二世:(把法令给众大臣传阅)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众大臣:(笑逐言开)陛下英明!
历史剧之二——
旁白:(变法三年后)1861年改革结果到底如何呢?本剧组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一家农奴家庭。
记者;您好!请问改革三年来你们的收入增加了吗?
农奴甲:没有!我们一家收入都用来还贷款了,才还了一小部分,至今仍一贫如洗
记者:你们自由了,不是可以去城里打工吗?
农奴乙:村社不允许,我还是偷偷跑出去的呢!
旁白:据资料显示,宣言和法令公布后,农民暴动和起义仅1861——1863年就发生了2000次
对于以上三条内容,如果你是资本家,你最希望看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解放后的农奴大部分会选择什么方式生活?
改革的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还能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了”
——亚历山大二世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以上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量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测一测!
1.19世纪中期造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富有,不愿从事工业生产
B.国家处于分裂中.
C.外国的侵略.统治者无暇顾及经济的发展
D.农奴制的阻碍
2.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沙皇是:
A.彼得大帝
B.亚历山大二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尼古丁一世
3.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解放农奴
C.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D.将农奴变为自由的劳动力
4、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C.统治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D.对农民进行掠夺的利益驱动
5.下列内容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是
(1)允许购买整村的农奴
(2)解放的农奴可出钱买一块份地
(3)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4)废除沙皇统治,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A.(1)(2) B.(2)(3)
C.(3)(4) D.(1)(4)
列夫·托儿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