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西方列强的入侵,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和探索。它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历史史实和三民主义主要内容。
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史实。
理解同盟会的性质三民主义的影响以及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指导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了解。
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讲述给学生以巨大鼓舞。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法分析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以便理解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倒叙法——打破教材束缚,将武昌起义作为本课的导入。
史料分析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理性思维能力不高,对本课的三民主义等概念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
(二)学法分析
针对上述学情,教师适当选取文字材料、图片和影音材料,使学生获得较为具体的印象,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逐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情感上的教育。
导入新课“武昌起义”短片
四、 教学过程分析
(二)探究新课
创设情境:听到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远在海外的“我”激动不已。因为,“我”多年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为了革命的胜利做了哪些准备?
问题1:“我”为了进行革命在组织上 有什么准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名称
时间
地点
兴中会
1894年
檀香山
领导人
孙中山
孙中山
纲领
性质
1905年
同盟会
东京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改革土地制度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民国
民权主义
反对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问题2:“我”为了进行革命在理论上 有什么准备?
清朝官员手中的“上谕”是:“乱世肃清”。钦廉,指1908年孙中山派人发动的钦州廉州起义。看图分析:这是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请你说说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活动与探究”P39
问题3:“我”为了进行革命在军事上 有什么准备?
播放短片:中华民国的建立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8课 辛亥革命
板书设计
准 备
组织上
兴中会
同盟会
理论上
同盟会纲领
三民主义
军事上:
武装起义的尝试
(武昌起义)
经过
(中华民国建立)
结果
意义
积极
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