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说课[课件][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说课[课件][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2 20: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历史说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说课者:新塘镇永新中学 黄智玲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历史地位,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另外,本课跟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热点问题联系紧密,加上200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现实性很强,针对这一特点,我对这节课进行生活化教学,这将形成本课的一个特色。
一、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2、通过搜集、阅读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材料及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认清日本军国主义者歪曲历史本质的能力。
一、说教材
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现实性强,结合新课程倡导“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进行补充; 通过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讲故事和写信的形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既学习了这一阶段的基本史实,又培养了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教育。
一、说教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军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认识日本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一、说教材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
二、说学情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求知欲强,在语文课上已经接触过卢沟桥事变,不过他们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我顺应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产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和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教学中我采取师生一体在上,教材在下的倒三角互动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营造情景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非常必要。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形式,理解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讲故事和写信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史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情感上的教育。






1、图片导入、创设情景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动动脑
(2)故事大比拼
(3)温故而知新
(4)思维、情感对对碰
(5)揭穿“墨写的谎言”
3、歌谣小结、加深理解
4、欣赏Flash、情感升华
日本侵华老兵卢沟桥上下跪忏悔
日本老兵为什么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上下跪忏悔呢?
一、血染卢沟桥
1、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
(1)时间:
1937年7月7日夜
(2)地点:
北平西南卢沟桥
(3)原因:
战略位置重要、兵家必争之地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察北伪蒙军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卢沟桥
国民党29军
2、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多少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故事呢?把它讲出来,比比哪组故事讲得最精彩!
报国敢云天职尽
立身当与古人争
佟麟阁
(1892-1937年)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河北高阳人。
赵登禹(1898~1937)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 。山东菏泽人。
二、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1、背景:
民族矛盾上升、国家处于危亡的关头
2、过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爆发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发表宣言
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南京大屠杀
三、南京大屠杀
1、时间:
1937年12月
2、地点:
南京城
4、手段:
刺杀、
活埋、
砍杀、
军犬撕咬、
焚烧、
杀人比赛
5、人数:
30万以上
6、本质:
凶恶残暴
3、目的:
“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接着,教师讲述当今某些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行径,提问学生:
南京大屠杀真的如一些日本人所说的是中国“炮制”、是“子虚乌有”、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吗?
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然后出示证据——报道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资料,并以激愤的语言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同时讲述聂荣臻元帅抗战时收养日本小女孩的故事(引导学生看第四单元导言图片)加以对比,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碰撞。
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时期建立的,日本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 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下关大屠杀后的现场情况令人惨不忍睹。第6师团第 13连队的二等兵赤星义雄在14日因公去下关,站在码头上观看长江的流水,一幅无论如何也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景展现在他的眼前:2000米,不,也许还要宽些,在这宽阔的江面上,漂流着数不清的尸体。一望无际,满眼皆是尸体。江边如此,江中心也是如此。那不是士兵,而是老百姓的尸体,其中有成人,也有儿童,男男女女全都漂浮在江面上。尸体像木排那样,缓缓地漂流着。朝上游看去,尸山接连不断,似乎可以想象,那接连不断的“山”是看不到边的。
一个在“咫尺之遥目睹这悲剧过程的见证人”指控日军的暴行说:“倭寇入城后,将退却国军及难民男女老幼计57418人,囚禁于幕府山下之四五所村,断绝饮食,冻饿死者甚多。16日夜间,用铅丝两人一扎,排成四路,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扫射后,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焚烧,残余骸骨悉投入江中。
搞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
引自日本文科部科学省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1)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2)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是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墨写的谎言”
结合活动课四,搜集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以“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为主题给远方的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用自己的努力还历史的真相,揭穿日本历史教科书是“墨写的谎言”。
小结
(一)
1937七月七,
宛平城里鏖战激,
鲜血染红卢沟桥,
中日矛盾更加剧,
全国抗战从此起,
统一战线终建立。
(二)
日军发动“八一三”,
上海南京大侵犯,
烧杀淫掠滔天罪,
南京屠杀三十万。
历史屈辱牢记心,
开创未来要和平。
谢谢各位辛勤的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