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8课
教 法 设 计
学 法 指 导
教 材 分 析
说 课 流 程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一、教材内容
本课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8课,内容共分两个子目: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二、教材地位
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几十年斗争的总决战,也是解放战争的总决战。
基础
知识 掌 握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能力
训练
过程
方法 阅读资料
使用图表 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分析比较
整合教材 对比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活动探究 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历史使命
社会责任 决心学习毛泽东等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环保文保
意 识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保护了许多文物
三、教学目标
1、重点:
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2、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四、重点难点
一、教学方法
读、议、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教
学方法,制作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依据
1、初二学生的特点:好奇心强具有
强烈的参与热情,但注意力有限 ,且热
情很难持久。
2、本课的特点:内容少,涉及的战
争策略较多。
1、通过思考讨论分析问题
2、学会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
3、通过列表比较分析问题
设想二:诗歌导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设想一:影片导入
影片《大决战》片断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三种求助方式
求助于课本,自主学习
求助于同学,合作学习
求助于老师,主导作用
1、三大战役
充分运用地图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共
产
党
多
国
民
党 下
降 少
130万
280万
上
升
430万
365万
机动兵力
士气
后方
危机四伏
低落
巩固
高昂
关门打狗
围锦打援
为什么中共中央会把战略决战的首次战争放在东北呢?
请你假设自己是中共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在战略决战的前夜,你是怎样
分析的?
肢解敌人
中间突破
平津战役
张家口
塘沽
新保安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当中,党中央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有什么好处?
名称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影响 意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概况表
1948.9--1948.11 林彪
罗荣桓 东北人民
解放军 解放东
北全境
1948.11--1949.1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华东人民解放军、中原人民解放军 奠定解放
长江以南
各省的基
础
1948.11--1949.1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华北人民解放军、东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三大战役
充分运用地图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2、百万雄师过大江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
度分析问题。
江阴
湖口
解放战争胜利
南京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失民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得民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逆民意
顺民意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民众支持
1.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全歼敌军是在
A碾庄 B双堆集 C 徐州 D陈官庄
2.1949年初,由于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谁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A张治中 B何应钦 C傅作义 D黄维
3.解放战争中,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基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覆灭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搜集新中国成立后授予的“十大元帅”资料。
(一)三大战役概况表
名称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影响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林彪
罗荣桓 东北人民
解放军 解放东
北全境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华东人民解放军、中原人民解放军 奠定解放
长江以南
各省的基
础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华北人民解放军、东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949.4)
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
(板书设计)